自闭症患儿的画作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患儿被唤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像天上的星星,在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 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五名“95后”做了两年自闭症患者服务的志愿者。当他们看到患儿家长,尤其是大龄患儿的家长因为孩子的特殊呈现出面对外界的小心翼翼,面对未来的满是担忧,便想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帮助这群自闭症患儿的家长。 “这群家长如守护星星的天使一般守护这群特殊的孩子。”这群“95后”的队长、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余奥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的作品已入围第三季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 “目前全球共有超过6700万自闭症患者,平均每1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他们的家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他们只有被了解,才能被关注;只有被关注,才能被帮助。” 余奥圣团队做志愿服务“我们和孩子一直在一起,这是比别人幸福的地方” 当年翰生爸去清华转了一圈,就给还在妻子腹中的孩子取名“翰生”。 翰生妈还记得,生产那日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一出来就哇哇大哭,医生都说这孩子很健康。 然而翰生到了一岁,行为越来越“异常”:电视广告一来,翰生就不停地跳,跳到吐奶也停不下来。渐渐地,翰生不会指认东西了,连“啊啊啊”之类无意识的发音也没有了。 翰生“那时才1999年,我是在报纸上一处很小的豆腐块那看到孤独症早期症状怎样怎样,才惊觉特别像。”翰生妈说,那时的叫法是孤独症,国际上叫自闭症。翰生两岁半那年,被确诊患有这个病。 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孤独症、自闭症的认知上存在很深的误解。不少人觉得孤独、自闭就是性格问题,稍加引导就好了。但医生告诉翰生妈:“孩子上学估计是没门了,能生活自理就不错了。” 余奥圣他们在采访中得知,这对夫妻在抱头痛哭一个星期后试着在北京、临沂等多地学习家长照料方法,也带着翰生去往多地进行康复训练。一声“爸爸”和“妈妈”,翰生到了五岁以后才会说;一个简单的刷牙动作,翰生学了四五年;每次洗头,不管干净不干净,翰生就按“一到十”的口令完成;一直到十四五岁之前,翰生都有睡眠障碍,他晚上九十点睡下,凌晨一点醒来,闹上四五个小时直到早晨才再睡着。那十多年,翰生爸妈就按“一三五”、“二四六”轮流倒睡眠时间。 翰生妈说,除了努力正常生活,她还要努力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实际上孩子是很敏感的。像翰生,他虽然注视不好,但他能够感觉到你的状态,特别是妈妈的状态。妈妈是什么?妈妈就是家里的晴雨表啊。” “有这样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可以说是灾难性的。”翰生爸感慨,他们既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还要支付高昂的康复费用。他与妻子也不会再要第二个孩子,“因为第二个孩子会背负着 ‘要照顾大哥’的目的来到这个世界,对他来讲也不公平。” 即便如此,镜头中翰生爸爸依然欣慰地说:“这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和孩子会一直在一起,这可能是其他的正常家庭不会拥有的。别的孩子都是上完大学后就开始奔向自己的生活,结婚以后基本上就不和父母在一起了。在这一个方面,我们可能会比其他人享受这种家庭生活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我们觉得比别人幸福的地方。” 翰生爸妈“他们更容易快乐地活着,我们反而不容易” 青春期时的翰生还有严重的自伤行为,他会把一整块肉咬下,甚至把骨头都露了出来。翰生妈坦言,最绝望时她曾有过两次极端做法,一次抱着翰生冲向了阳台,一次开着煤气想着就这样算了,“后来自己想想也是不对的。但其实啊,直播,每个(自闭症患儿)家长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