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报码:变迁时代下最后的挂历小店:为了老人也得开下去

时间:2017-02-26 09:50来源:综合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近30年间,有人经历了拆迁,搬了新家;有人换了行当,挣了大钱;有人随家人出了国,共享团圆;还有人,倔强地守着一家小店,为着个“念想”不愿改变。 靠近西黄城根北街路口
近30年间,有人经历了拆迁,搬了新家;有人换了行当,挣了大钱;有人随家人出了国,<a href=atv,共享团圆;还有人,倔强地守着一家小店,为着个“念想”不愿改变。" width="532" height="354" align="middle" border="1" />

  近30年间,有人经历了拆迁,搬了新家;有人换了行当,挣了大钱;有人随家人出了国,共享团圆;还有人,倔强地守着一家小店,为着个“念想”不愿改变。

  靠近西黄城根北街路口的“挂历地图动漫”,被很多顾客称为北京最后的挂历小店。已年过七旬的店主金大爷告诉记者,如今在全北京几乎找不到挂历店了,但很多老人还保留着每年换挂历的传统,“为了老人也得下去”。

挂历小店的30年起落 挂历小店的30年起落 挂历店坐落在西四附近西黄城根北街的街边,老旧的牌匾和堆砌着的灰砖无声地彰显着小店的历史感。据金大爷回忆,他16岁起便进入工厂上班,后来因为工伤选择内退,为了生计,他开始和家里的几个兄弟做起了买卖。

  挂历店坐落在西四附近西黄城根北街的街边,老旧的牌匾和堆砌着的灰砖无声地彰显着小店的历史感。据金大爷回忆,他16岁起便进入工厂上班,后来因为工伤选择内退,为了生计,他开始和家里的几个兄弟做起了买卖。

  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平安里附近卖书,起名为“京华书店”,顺便也卖起挂历,“后来书不卖了,就一直卖挂历”。金大爷说,平安大街建成之后,他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了一间固定的店面,“快30年了,现在自己都觉得挺不容易的。”

  据金大爷讲述,挂历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那时候每本挂卖一二十块钱,丝绸的能卖到四五十块钱,虽然一个月工资也就30块钱左右,但很多人都来买。也有很多单位集体为了送人来买挂历,都是一卡车那么买,atv,有好几百本。”金大爷说,那时候挂历每年能卖出上万本。

  然而从90年代后期开始,挂历市场渐渐不再景气,近几年更是逐渐萧条。如今,在不到30平米的挂历店里,金大爷用玻璃墙将店内空间一分为二,一半卖挂历,另一半卖些文具和日用杂货。金大爷说,现在挂历还是一二十块钱,据他估算,每年挂历仅能卖出1000本左右,“挂历就这个价,也涨不上去”。

变迁时代下最后的挂历小店:为了老人我也得开下去

  老店主:日历是种“念想”

  金大爷说,如今来买挂历、日历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即使有年轻人,也是买给家里老人的”。他有很多老主顾,“有些顾客特意从丰台、昌平等地过来,有的老人自己走不动了,就叫孩子开车来买。跟孩子说,‘你去金大爷那儿买两本挂历,我告诉你在哪儿,给你钱’,然后就来了,就跟我说是自己妈妈让买的,就喜欢牡丹花的挂历”。

  店内挂历封面题材、材质规格品种多样。据金大爷说现在生肖类和花卉类封面的挂历更受欢迎,记者在店内看到,多名顾客在挑选挂历时都更偏爱带有金鸡和福字图样的。

  金大爷说,日历是种“念想”。最近有夫妻特意来问有没有多年前的挂历,想为孩子出生留个纪念。我看有剩下的就送了一本”,还有很多老人家中喜欢用挂纸式的日历,“一天过去了,‘嚓’一撕,那叫‘白扯’,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老人的想法,老人每天早上撕一片日历,就是在告诉自己,自己又活了一天。要是哪天走了,日历也就停在那一天了。以前有年纪大的老人都是结伴来买挂历,今年我看是自己独自来的,一问才知道是老伴走了”。

  对金大爷来说,有些老顾客和他每年因日历得以一见,而下一年的变化往往不得而知,“许多老顾客和邻居都鼓励我把店开下去”,或许这便是金大爷坚持的动力。

变迁时代下最后的挂历小店:为了老人我也得开下去

  老店主的小心愿:开个挂历博物馆

  近30年的时光,金大爷说除了过年几天,他都会自己待在店里,“隔一段时间我会早起去进货,平时每天上午八九点左右来店里,待到晚上八九点回家。不过现在老伴身体不好,我得更早回去护理。”即使不在店里,金大爷也会把写有联系电话的纸板挂在门口,方便有需要的顾客联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