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并在2月6日前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送审稿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月3日,多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接受央视采访解读该送审稿认为,以药物、体罚甚至电击等方式矫正治疗网瘾的行为是非法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成立11年以来,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因“电击疗法”备受争议。在沸议之中,又不断有新的孩子被家长以欺瞒或强迫的方式送进来。 2016年8月18日,临沂市卫计委曾公开回应称,“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下设科室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治疗网瘾患者在其执业范围之内,采取的‘低频脉冲治疗’仅是其中一种治疗手段,与网络上热议的‘网瘾电击治疗’有根本区别。” 围绕这些争议焦点,澎湃新闻记者分别于2016年8月和2017年2月两度探访临沂网戒中心,试图解析这所“网瘾戒除”机构的运行机理,和它植根的生存土壤。 2016年8月18日,杨永信给记者示范电疗的仪器。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张维 图当王哲醒来时,身边围着四五个穿迷彩服的人,他恍恍惚惚看到了“网戒中心”四个字。有人叫他进屋睡觉,他不顺从,穿迷彩服的人就把他抬起来了。 他被抬到一个房间,手脚被绑起来,他记得,足足有四根针扎进手上的虎口,连上电极,电流通过,身上一阵生疼。 这是让临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备受争议的“电击疗法”。2016年8月,当澎湃新闻记者首次见到杨永信,提及“电击”这个词时,他略显烦躁地纠正说,这种治疗叫“低频脉冲治疗”。杨永信给记者演示电疗仪器如何使用。 杨永信是这项疗法的发明人,他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副院长,人们称他“杨叔”或“杨教授”。在临沂网戒中心,他还被一些亲自将孩子送进来的家长奉若神明——他们自发组成“家长委员会”,维护“杨叔”的网戒理论、治疗方案不受干扰地执行下去。 设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又名“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临沂网戒中心,包括医院住院部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两层的楼梯间罩上了一层白绳编织的网,严严实实。爬楼梯进入病房要经过两道铁门,中间有家长看守,外人几乎无法进入。 2017年2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这里。当天气温跌破摄氏零度,网戒中心楼下少有人出现。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称,杨永信春节期间一直在网戒中心上班,最近休假去了。 截至2月7日,杨永信认证的新浪博客上的多数文章显示“加密”,无法打开查看,仅剩下两篇与“网戒”无关的博文。 临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与宣传科的一位负责人2月6日向澎湃新闻表示,由于工作忙,他还没有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 在临沂网戒中心,2009年卫生部叫停“电休克疗法”后,新的“低频脉冲疗法”已取而代之。成立11年以来,这里曾多次身处风暴之中,但相比它搅动的舆论场,风暴眼处却显得平静许多。 “13号室”从住院部6楼俯视下面,可以看到盟友们平时训练的场地,走廊上是盟友的军训服装。 所有入住网戒中心的孩子都被称为“盟友”, 截至2016年8月,有130多个盟友入住。网戒中心要求每一位盟友必须住满5个月,住院都必须有家属陪同,以防盟友在这里发生意外。自从2006年网戒中心成立至今,这里先后收进6000来名盟友。 盟友居住的“小室”大约4张床位,白色被子被叠成了豆腐块状。每张床的旁边有一张蓝色陪护椅,家长睡床,盟友睡陪护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