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思维,是一种减负的思维,让信息减少,让你的注意力集中,不要让你的精力、时间被过多的信息或功能分散。 最初大家都很兴奋,后来慢慢的,说失望的人,越来越多,atv,感觉不像是腾讯微信团队该有的产品水平呀。 比如说它的搜索。因为小程序没有聚合的地方,没有传统的分发渠道,去哪找?搜索是第一反应。 但一搜,结果多数时候,空空如也。小程序没有做联想搜索,而是精准搜索。以滴滴出行为例,如果输入的不是“滴滴出行DiDi”,对不起,什么都没有。 现在输入法都智能化,能记住你最频繁使用的词语,结果小程序的搜索却要考人的记忆力,合适么? 搜索不行,微信小程序还有第二个方法,就是扫描二维码。现在大家都用得很溜了,在手机上看到二维码就本能地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刻就能跳转到相应的页面上。 但是,这样的方法也不适用于小程序。如果想通过二维码来扫描,对不起,请举起你的手机。是不是特别麻烦? 第三个办法,就是分享。如果还没有,就只能碰运气了,在小程序里搜索“附近的店”,结果有无、多少,就看你身处在何处。 小程序入口所以,微信团队搞了这么久,给人一种下一场革命就要来临的样子,结果原来的手段统统失效了。这是玩我么? 抱怨的人不少,用户体验似乎也不怎么样。有些小程序有bug,比如授权老是失败;或是功能不够,比如滴滴的小程序,只能打车,其它服务都没有。要想像张小龙说的,卸载掉App,甚至是大规模地卸载,恐怕暂时还做不到。这是题外话了。 话说回来,折腾了这么久,微信团队就只能给出这样一个“槽点满满”的小产品么? 当然,不是。你吐槽的没有错,张小龙的小程序也没有错。错的是彼此的思维并不在同一频道上。你用的是互联网上半场的思维,而小程序已经进入下半场。 什么意思?上半场和下半场,其实都关系一个东西,时间。而时间的背后是价值和服务。 上半场,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是根据信息稀缺来设计,这是延续互联网PC时代的思维。所以每个产品都很重,包罗万象,巴不得什么都有,这样用户就都集中到你这里。这时候就需要它的用户体验特别好,能帮用户快速找到他要的,不然肯定马上就卸载了。 但问题是,多,是否就意味着好,用户体验好,是否就意味着满足你的需要呢? 肯定不是。比如你需要一把锤子的时候,递给你一把刀子。刀子很好用,但是它不能钉钉子啊。即使可以,效果也不会很好。 许多APP的使用功能不够精准移动互联网爆发以后,整个互联网生态都变了,信息不再是稀缺,而是过载了,太丰富了,而且彼此还是不连通的。 你想想就明白,为什么以前的互联网的标签是“免费”的,现在大家开始习惯付费了。付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精品,要更好的服务。当然,服务好并不一定要付费,比如,还可以是场景化下的精准服务,像现在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思维,是一种减负的思维,让信息减少,让你的注意力集中,不要让你的精力、时间被过多的信息或功能分散。 在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下,如何分配好时间,合理使用时间,并且最大程度上满足你的需要,既是一种技巧,一种思维,也是一种价值观。 为什么张小龙提倡小程序用完就走,什么都不要管?为什么小程序是“没有入口、无应用商店、不做订阅、不能推送、不能分享到朋友圈、不做游戏、不协助引流,以及公众号相互独立”? 因为他不想你关注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不想你的注意力被不必要的事物吸引、分散。要做到这样,同时又有价值,前提就是要场景的智能化、精确化、个性化。 小程序列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