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介绍,皇帝玉玺无疑具有收藏价值,但其近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有些异常,有炒作的嫌疑。“玉玺很重要,但由此引申而来的判断——因为重要,必然稀少——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清朝皇帝的玉玺非常多,特别是乾隆皇帝,一生用过的玉玺有几千方。除了盖在诏书上的宝玺,还有各种闲章,比如鉴藏书画用的鉴藏玺和大量的宫殿玺等。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乾隆还会做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玺印。” “而此次拍卖涉及的玉玺,从内容看,并没有太明确的专属性,因为乾隆皇帝一生在位时间很长,一生用过的玉玺量很大,而类似内容的玉玺留在世面上可能多达几百方。它的典型性也并不如之前拍过亿的“太上皇帝之宝”玉玺,因为乾隆仅做了三年太上皇,时间短,那方玉玺意义更显重大。”刘阳说。 审慎对待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花重金拍下文物后又拒不付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9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厦门商人蔡铭超在巨资拍下圆明园兽首后又表态不能付款,他给出的理由是,竞拍是出于“爱国”,而拒不付款的理由是“这件东西是一个有争议的拍品,来历不清不楚的东西,我怎么付款呢?” 对于蔡铭超的这一说法,一位资深文物专家认为这一理由完全是站不住脚的,“既然你知道它来历不清不楚,为什么又要去拍卖呢?而且国家早在去年就发了通知,要求’为防止借拍卖炒作、哄抬被劫掠文物价格的行为,不要参与竞拍、购买任何被盗或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你明明知道这是劫掠的文物,是一次可耻而非法的拍卖,但又跑过去参拍,怎么反而这倒成了不能付款的理由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曾被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认为是建筑构件,并不值钱。 东方IC 资料图 曾在法国拍下兽首而不付款的厦门商人蔡铭超 东方IC 资料图而反观此次乾隆玉玺拍卖事件,同样的问题值得人们反思:一则竞拍成功后拒不付款非个体行为,事涉国人诚信问题,为全体国人所不耻;再则,如何对待中国流失海外文物问题。 许勇翔认为,“参与文物竞拍没有问题,但是买了之后要付款,事涉中国人的信誉问题,而非他的个体行为,所以行动之前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 据媒体报道,拍卖之后不付款已经成为困扰拍卖行成交结算的一大顽疾。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尽管中国拍卖成交总额仅次于美国,但是100万元以上拍品结算率只有47%,重量级拍品交割更为缓慢甚至最终没有付款,拍卖呈现虚假繁荣。而现在,这种拍卖完之后不付款的坏毛病,已经随着中国买家传播到海外市场中去了。 对于如何对待中国流失海外文物问题,许勇翔对澎湃新闻表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是应该,具体如何抢救要研究。现在官方和民间对待此事上下不一致。对于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官方的立场是最好不好去买,防止借拍卖炒作、哄抬被劫掠文物价格的行为,也不利于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 谢辰生 东方IC 资料图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认为,中国非法流失海外文物不该由个人出面去竞拍,更加不该参与炒作、哄抬,拍而不付的行为,当然不对,影响中国人的信誉,表态付款提货的行为则是“洗白赃物”,他在接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独家专访时呼吁国家文物部门出面关注此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