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化名)害怕自己有病,但又“相信”自己有病,不是普通的病,是目前仍无法治愈的艾滋病。 医院以及疾控中心开具的一张张结果为阴性的化验单没能让何力走出“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的疑虑。三年来,何力像是在求证问题的答案一样,试图确定或否定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因为恐惧艾滋病,2016年年初,迈入婚姻殿堂的何力,不敢和妻子“亲密接触”。内心十分渴望生育一个孩子的他,每当看见街上可爱的孩子,都幻想自己能有一个孩子,他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因为害怕自己还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感染艾滋病,又将病毒传染给未来的孩子。 在“恐艾”的世界里,何力并不孤独。他们总是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并因此陷入恐惧的泥潭。在百度恐艾吧,关注人数超过5万人,累计发帖量超过800万条。“这是一个阳光没有照射到的群体。” 滋生 何力也没想到,因怀疑感染艾滋病而产生的恐惧会周而复始地折磨自己。 从事建筑工程的何力,因为工作事务,免不了应酬。“关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起寻欢作乐就是关系的认可,我陪你一起去玩,找性工作者,我找了,你没找,肯定觉得你不信任我。” 2013年底,他和生意伙伴去KTV寻求夜生活,在醉酒的情况下,他第一次和KTV里面的性工作者发生了关系。 一次醉酒后的寻欢,却让何力在清醒以后变得焦虑。“我会不会得艾滋病”的疑问涌向心头,何力如今已难以说清这种恐惧的诱因,就是想当然地“钻到了牛角尖里面”,认定这个性工作者有病,会传染艾滋。 于是,他“疯狂”地去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注册隐藏了身份的账号,从网络贴吧,论坛,到恐艾群体的qq群,把自己的行为与症状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寻求“专业”人员给予解答。 当时,有从事艾滋病知识普及的专业志愿者告诉他,女性传染男性的可能性本身就不大,而且根据他的描述,缺乏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仅持续了很短时间,可以不考虑感染艾滋的可能性。 不过,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并没有消除何力的担忧。 在志愿者的建议下,何力选择用检测结果说服自己。在6周窗口期过后,何力既恐惧又迫不及待地去医院检测,不过,医院提供的一纸标注为阴性的化验单仍然没有消除他的恐惧。 7周、8周一直到12周,何力每周去检测一次,而且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他刻意选择了不同的医院,“好一点的医院基本上都去检测了一次,包括妇幼的孕前检测都去了”。 医院的检测结果没能说服何力。12周检测完了,何力觉得还有症状,他又跑到当地的疾控中心去检测,同样还是阴性的结果,何力的情绪才稍微缓和一些。 恐惧反反复复,持续了半年时间。何力终于开始“相信”没有感染艾滋病。 在“恐艾”这个群体中,如果战胜了心魔有个名词叫“脱恐”,即相信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从恐惧中走了出来。 何力似乎脱恐了。 规模 何力不清楚这种恐惧缘何而来,有时候他也会反问,“周围的朋友都找过(性工作者),为什么他们不担心。” 其实恐惧艾滋病的何力并不孤独。 根据百科名医提供的解释:恐艾症,全称为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atv,但许多志愿者表示,这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是“阳光没有照射到的群体”。 根据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专家陈晓宇估算,全国至少有五六十万恐艾患者,不过,有志愿者测算的数字远远高于陈晓宇,达到了千万人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