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积分入户开始了,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个好消息,通过申请就可以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1984年,中国确立商品经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对产业工人需求量大增,大量农村人口从中西部、省内其他地区流向广东沿海寻求就业机会。也是这一年,“农民工”一词诞生。 2013年,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广东的农民工人口已经达到2700万人,成为第一“民工大省”,大量农民工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30多年后,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老去。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口已经突破2.7亿,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再创新高,达到17.9%。在这批农民工中,大多早已返乡种田养孙。但还有一批人,不甘心重蹈父辈的农耕劳作,或只身一人或拖家带口“扎根”城市。 南都记者采访多位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曾在去留间抉择,但最终选择留下。他们没有户口,没有社保,像是这座城市的“隐形人”。但无论如何,家乡是不回去了,或者说是回不去了。 闯荡 20年来只回过老家4次,他觉得自己只适应广东的生活了 60多岁的胡德海背有点驼,这与他长期的职业有关。 但驼背并不影响这个男人的心情,他整天笑呵呵的,一笑,皱纹就把五官牵在一起。 他身上每一寸皮肤都黝黑发亮,走在南粤的街道上,很难有人分得清他的籍贯,但一说话,川普口音立马就让他露馅。 胡德海来自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他现在是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的一名家政搬运工,来广东已20年。 1997年6月,胡德海还是在家中耕田的农民。秀山少耕地,家中只有一亩山地,每年就种点苞谷,农闲时就跑到重庆当“棒棒”。 做“棒棒”不仅辛苦,而且入不敷出。家中一儿一女要读书,要添置文具衣物,尽管家人都很节省,但日子还是过得不好。 那个年代,当村中的男人开始去广东打工,陆续往家里寄钱的时候,胡德海的老婆开始不满意了—说他窝囊。外出的都是年轻人,像胡德海这样年纪的中年人,从没有过这种想法。然而老婆埋怨得多了,他也就决定出去闯一闯。 第一站,到的是广州。根本找不到工作—买方市场,年轻人进厂都不容易,何况他一个中年人。 辗转到了佛山,由于天生一股蛮力,胡德海终于在老乡的介绍下,进入如今的这家搬屋公司,一干就是近20年。 10月30日,上午9点,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胡德海和5名工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第一单活要求高,一本地人新居入伙,从旧屋搬家具上11楼,物业不许从电梯上,胡德海组织工友从消防通道抬。 家具的搬抬很讲究,特别是在楼梯转角处,这种看似粗重的活就变成技术活,经过近20年的历练,胡德海早已驾轻就熟,成为公司骨干。 胡德海说,之所以选择搬运工作,是因为自己是文盲,只能干这样的活。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份工作看似劳累,但自由度大,收钱也准时,干一单收一单,偶尔还会得到客人的打赏。 但搬家这个行业,工人流动性大,公司不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工作也不会有任何保障。胡德海所在公司是当地的老企业,信誉好收费低,生意持续不断,搬运工尽管全是外省人,但极少流动,大多早已把广东当成第二故乡。 “从1997年离开后,我很少回老家,老婆只晓得要钱。”胡德海说,20年来,他只回过重庆秀山四次,每次回家都呆很短时间,他觉得自己只适应广东的生活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一些曾经热闹的村落人去楼空,甚至名存实亡。胡德海的家乡—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也不例外。 60多岁的胡德海在搬运家具。老去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胡德海还没有回家养老的念头 相比家乡,胡德海更认同他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有良好的治安,安逸的环境,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有就是可以找到“知音”的慰藉。 11月1日黄昏,胡德海忙完一天的工作。这天收获颇丰,公司接了5单生意,劳累换来500多元的收入。他可以过一个开心的夜晚。 租住的岗头王村灯火通明,这里是城市有名的城中村,三教九流聚居之地。也是胡德海最留恋的场所。 在“握手楼”之下,胡德海不停地跟人打招呼,见到熟悉的单身少妇,就用家乡话调侃,偶尔也动手动脚,眼神暧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