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武:比如,如果某个城市使用了巴铁,就会和现有的市政发生冲突,巴铁的供电系统要重新设计。我们当时提出了“站台充电”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连续供电的问题,还有车站、道路、轨道地面怎么修改,当时也提出了一些方案。 澎湃新闻:“立体快巴”可行性分析报告是一份在实验室“憋”出来的报告,还是进行了实地研究? 张建武:刚开始和宋总谈的时候,我就设想“立体快巴”可行性论证的基本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城市大交通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城市系统问题,因此找了学校的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专家王丽亚教授。另外就是技术问题,轨道交通结构变化很大,原来轨道交通那些概念都不复存在了,要找到新途径。我们先后到深圳4次,因为当时宋有洲的公司在深圳,我们一去就三个人或两个人,出差的经费已经包含在15万元的合同款中。 澎湃新闻:前段时间,你们学校的领导给你打电话,就有人反映上海交通给巴铁出具虚假可行性分析报告向你了解情况,你当时忐忑吗? 张建武:我一点都不忐忑,对于一个课题来说,那份报告一点问题都没有。合同里面盖有上海交通大学的章和学校科研院的章,整个过程是按学校的课题的程序进行的。这是一个软课题,就是做创意的可行性论证,atv,它是不是可行,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澎湃新闻:这份可行性分析报告可以出示给我们吗? 张建武:当时一共制作了4份报告,出了提交给宋有洲之外,我们学院也留了一份,但这份在学院搬迁过程中遗失了。我们自己因为觉得没有用,只留了一份,有人借去之后再也没还回来。现在都找不到了,宋有洲那边都有,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巴铁1号”内部。 【巴铁还有想象空间吗?如果国家立项,很多人会蜂拥去抢】 张建武认为,如果宋有洲能够找到一家合适的合作机构,巴铁的命运就会大不一样。“比如你(记者)提到的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由他们来主导,积极性肯定比现在的巴铁合作方高,因为它有资源、有团队,可以和政府对接,更方便地与主管供电、轨道、市政建设、车站规划等部门沟通。”张建武认为。 澎湃新闻:你觉得目前巴铁的测试有问题吗? 张建武:我认为以巴铁目前的样子,还只能称之为演示,不能算作测试。关键是驱动行走实现不了,它现在能测的也就是上层结构,测一测是否稳定,长度够不够。 澎湃新闻:你觉得巴铁以后应该往什么方向走? 张建武:宋有洲应该先找一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合作,然后再让资本接入,最后再考虑产业化问题。不过,从目前来看,宋总的心态不是很开放,他想把巴铁这一锅的“菜”都自己“吃”,又希望别人投资给他,但他能力有限。如果国家层面立项,很多人会蜂拥去抢,可能交大抢不过他们。 澎湃新闻:巴铁在国内遭到多方质疑,但在国外却颇受期待。巴铁的接受度为何在国内、国外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张建武:这里面有我们中国创新体制问题,在国外的创新体制下,巴铁可能更容易接受,它可能有很多投资方案,都会参与,风险投资,哪怕它仅是一个想法。首先,我们的科研机构不健全,铁路总公司应该也知道巴铁,但它现在的核心业务是高铁、动车,它的下一步关注的点在磁悬浮上。铁路总公司也有很多顶尖专家,媒体炒作它都知道,只是不是它的业务范围,它不会管。它要去管,管什么?研发就需要有很多投入,谁投入?铁道主管部门不可能给你投入,只有民间资本或者风险投资进入才可行。 目前公众对巴铁批评得多,这里面有很多利益问题,有的人搞铁路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它现在搞得很好,希望投资越多越好,它不希望有人另辟蹊径搞一个新东西,那不是抢它饭碗? 澎湃新闻:从技术层面看,巴铁还有进一步想象的空间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