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核心技术是左右轮如何同步。因为巴铁有很多轮子,转弯的时候,左右轮外圈和内圈走的圆弧不一样,走的距离也不一样,那就要差速器来调整速度差,否则巴铁就崩掉了。巴铁上用的差速器不可能是一个实体差速器,一定要用电子差速器。巴铁如果真正运行起来了,轮子都要按照中心线的速度来调节,外圈原来转速要快一点,内测车轮转速要慢一点。巴铁在通过弯道、过坡等特殊路段时,都需要调节轴间差速。 澎湃新闻:你此前表示已经好几年没怎么关注巴铁进展了,现在怎么看巴铁? 张建武:它无非就是这么一个产品,关键是它能否和现有的大交通融合,这个融合肯定要涉及很多利益的重新分配。不是技术问题,我的观点不是技术问题,技术问题都好解决,它是一个系统共生问题。 现在要发展一些卫星城市,城市太拥堵了,城市新区如果使用巴铁,既适合适合大规模人流快速出行,也没有排放,将来轿车肯定要限制,下面都是电动车。 澎湃新闻:接下来,巴铁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张建武:现在车体已经造出来了,轻量化问题已经解决了,车体结构应该没有问题,至少有了一轮研发。巴铁还可以做一些力学上的实验,测试它的稳定性、重量。巴铁是使用轮毂电机还是轮边驱动,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2016年8月3日,河北秦皇岛,巴铁发明人宋有洲在巴铁1号试验车前。 视觉中国 图【宋有洲印象:感觉宋总不简单】 张建武领衔出具的“立体快巴”可行性分析报告,给了宋有洲不断寻找巴铁接盘者的底气,也在不少时候成为挡箭牌。 “网友还有说上海交通大学和我们没关系,怎么能没关系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公章在我们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盖着呢。很多人说的都是假话。”宋有洲此前这样向澎湃新闻表示。 谈及宋有洲,张建武说“宋总不简单”。 澎湃新闻:你是怎么认识宋有洲的,“立体快巴”可行性研究课题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的批准吗? 张建武:交大一位负责深圳招继续教育学员的老师介绍过来的,总共见了两次面,2009年秋天正式签订合同。签订合同之前,我们将这个项目作为课题上报给学校科研院,获得学校科研院的批准。我们给宋有洲出具“立体快巴”可行性报告,商定的费用是15万元。 澎湃新闻:你对宋有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张建武:我感觉宋总不简单,他小学都没毕业。当时已经有十几个专利。他第一个专利就是婚礼拉花,他靠婚礼拉花一个专利获得了第一桶金。 宋总对技术的了解是很片面的,他对发明很有兴趣,但是很多方面他没有深入了解,对技术并不在行。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驱动,需要改变投资方式,因为土壤不肥沃,创新很难得到支持。 我在这方面比较同情宋总,有很多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 澎湃新闻:宋有洲支付给你们项目组的15万元,主要花费在哪些方面? 张建武:15万元,学校要扣19%的管理费,以及20%的横向经费奖酬金,毕竟做课题需要用到学校的实验室资源、水、电、气等各种资源,还有物业、办公场所等费用。宋有洲前期付了6万元启动经费,剩下的9万元,一直到2011年,才由一位当时与宋有洲合作的陈姓企业家支付的。为此我还与宋总发生过矛盾。我并不在乎那几万块,但因为合同中有明文约定,里面的一部分钱是需要进入学校的财务系统的。 【可行性报告:合同里盖着学校和科研院的章】 对于这份在6年前就饱受非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张建武强调,报告一点问题都没有,整个过程都是按学校课题的程序进行的。 澎湃新闻:“立体快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它究竟是一份怎样的报告? 张建武:它接近100页,分7章还是8章,每一章解决一个问题,前面50多页主要是需求分析和预测的,里面用到一些模型和计算公式,其余的部分主要是技术分析。我们当时研究了13个城市,建立数据统计的概率分布函数,结果显示除了天津是负的,它根本不需要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其余的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都不同程度有需求,巴铁比较适合兰州等这样的狭长型城市,在诸如杭州这样的城市需求不旺。 澎湃新闻:你们的报告主要在研究、论证哪些问题,能否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