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赵娜 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这对“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在数次曝出合并传言后,终于还是牵手了。 2016年8月1日,注定要在互联网合并案例史上画下浓重的一笔。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这句话也继滴滴牵手快的后,再次被用在了滴滴内部信中。 据了解,滴滴宣布与Uber全球(以下简称Uber)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同时,今后优步中国将保持独立的品牌和运营。 整个互联网行业,并购整合是贯穿2015年全年的关键词之一。如今滴滴与Uber走到一起,则给2016年的整合戏码加上了更为戏剧化的标签,滴滴也因此成为唯一一家由BAT共同投资的企业。 上周,网约车刚刚合法。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明朗后,在补贴高峰期已过的前提下,今后国内移动出行市场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细分场景和企业服务上。 但要注意的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起重大合并能否成功,依然面临诸多市场审查和监管,或许就包括来自反垄断方面的调查。 ●网约车合法成催化剂? 从滴滴与快的,到如今的滴滴与优步中国,移动出行这一细分领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演了两场整合大戏,而网约车合法或许也是促成收购的催化剂。 7月21日,彭博社报道称,Uber的投资者有意与滴滴签署合作协议,股东双方开始协商潜在的交易可能性,当时滴滴和优步中国双方均称该消息为谣言。 而就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发布的当天(7月28日),优步中国还发布声明,强调其是一家由中国资本参与、本地团队经营管理、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便捷出行的本土移动互联网公司,符合《暂行办法》中《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申请所需的企业法人、ICP许可证、数据库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所有资质要求。并称,“本港台直播们将全力配合各城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有信心第一时间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 几天后的8月1日,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 据了解,滴滴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后,双方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需要注意的是,对同是C2C模式的滴滴与优步中国来说,从曾经的火药味十足到眼下的握手言和,都与资本“供血”有关。第三方机构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统计数据显示,Uber估值为680亿美元,累计融资129亿美元;优步中国估值82亿美元,累计融资12亿美元;滴滴估值280亿美元,累计融资85亿美元。 “滴滴和Uber大约融资了200亿美元,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但开奖直播们不能这样打下去,应该在达到300亿美元之前停火。”参与了滴滴数轮融资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这样对《华尔街日报》描述双方的竞争。 彭博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时也提到,几个机构投资者正在敦促Uber与中国市场的领头羊滴滴达成合作协议,以期叫停Uber为在中国市场扩张正支出的数十亿美元。Uber的投资者希望向公司管理层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是时候结束在中国成本高昂的争夺战了。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此前滴滴和快的、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等合并案例,资本方几乎都是促成交易的主要因素。相似的合并动机跟逻辑,放到移动出行这一细分市场同样适用,比如滴滴与Uber拥有老虎环球基金和中国人寿等共同的投资方。 “这类并购的特点是高度竞争的对手之间的戏剧性合并,且都发生在广受关注和争议的细分行业里。”名川资本创始人、原赛富亚洲合伙人王求乐曾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恶性竞争和恶性补贴不可持续,长此以往企业自身缺乏动力,外界资源也没以前多,并购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现象。 ●是否构成垄断? 滴滴最早提供的是出租车叫车业务,随着市场培育逐渐成型,便定位在一站式出行平台,服务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等多个垂直领域。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已拥有3亿注册用户,超过1500万注册司机,日完成订单已突破1500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