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11月7日,“2016全球私募西湖峰会”在杭州盛大开幕。全球资本市场领袖、专家,财富管理和私募基金行业龙头机构负责人等近千名代表齐聚于这一平台,探讨私募界各类热点问题。 在下午的分论坛当中,六位上台嘉宾(龚启华、葛国栋、刘宁、沈明高、富察理盛)一起探讨优化资产配置助推百强FOF,其中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发表主题演讲《慢变量驱动的增长:挑战与机会》。他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面临着衰弱性结构调整;第二,202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0%的话,中国的高增长就一去不复返了。第三点,在这样一个转型期,大类的资产配置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沈明高: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永安期货的邀请,能够参加这个盛会,也祝贺中邮永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我们今天的题目主要是跟FOF相关,我在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未来的一些趋势的判断和对资产配置的一些含义。 所以我的题目叫《慢变量驱动的增长》,换说就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它依靠的主要变量跟过去二三十年不同,过去二三十增长主要是靠变量来推动,包括出口增长、投资增长,这些增速可以高大20%、30%。 未来的增长主要靠新经济、靠双创,创新,也靠服务业和消费,这些变量可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这些变量的增长速度是面对比较慢的。慢变量主导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还有一个持续放慢的可能。在这样一个经济放慢的环境当中,我们的投资策略到底怎么安排?我觉得跟我们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看到的会是非常的不同。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完全用过去十年、二十年的经验来外对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投资策略。所以这是我想说的一个主要的观点。 基本上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经济面临着衰弱性结构调整。什么意思?看右边这个图,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这条线是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增长对民营经济的贡献,最高的时候到了90%以上。灰颜色是第二产业,制造业加建筑业,它的贡献是曾经一度接近于零。这是在过去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没有看到过。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什么,是服务业占比的提高。 如果要看右边的这个图,灰色的线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今年上半年最高的时候到了54.1%,红颜色的是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初开始,20%左右,一直上升到2011年前后的45%左右。服务业占比是一直在提高,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没有牺牲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占比替代的是农业。农业相对于服务业来讲增长更慢,所以说当农业向服务业行业转变,或者我们叫非农化的过程,实际上中国整个经济从慢变量向快快量的转移的过程。 从2011年以后,这个圈圈里面,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但是它的代价是第二产业占比的下降,服务业替代了第二产业,成为一个增长的主要力量。 大家知道制造业相对是一个快变量增长的行业,制造业最主要受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所以说当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增长转变为第三产业增长为主的时候,中国真正进入了慢变量驱动的增长,这个过程从2011年之后开始。 这是我们过去几年看到了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降的压力,尽管我们的GDP增长目标已经下调了6.5%,如果说中国的经济未来持续由慢变量推动,它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更慢。 我们要想回答几个问题,服务业占比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有多快?我们政府一直认为服务业占比提高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结果,但是我想在这里面说一点,中国的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是制造业衰退的结果。制造业衰退带来了结构性的改变,并不支持GDP的增长。我们看全世界的经验来看,这个观点实际上并不成立。 (图)左边是日本,右边是韩国。在日本大概90年代初到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十年上升10个点,日本GDP从4%以上下降到将近0左右。右边的韩国从80年代初开始,服务业的占比也上升10个百分点,韩国的GDP增长基本是减半的。 所以说,我们强调一个观点,如果中国经济未来更多的是由服务业来驱动,那么我们的GDP等于速度可能会继续面临下行的压力。这就是慢变量主导的增长和快变量主导的增长最大的区别。它带来的含义也是说,我们的投资回报也可能下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