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口号性的阶段已过去了,如果国家没有强有力的举措,真正的“一带一路”走出去很困难。陈兴动表示,需要国家开路,特别是稳固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特别要加强对投资和贸易的辅助,使“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大使馆,多为企业投资者引导和风险提示。其次,帮助成立当地投资商会。 不差钱的央企受困体制 如果融资难一直成为中国民企走出去的重大阻力。不差钱儿的央企,也有很多困惑无处话“凄凉”。 相对于民企的四处找钱投资,在“一带一路”走出去中,央企做得最多、更喜欢做的是以项目承包者的角色,以当地建设资金,进行重大工程施工。 一份来自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的材料显示,该公司在全球设立了6个区域总部,在101个国家设173个驻外机构,在89个国家执行1207项EPC工程总承包或施工承包类项目合同,在建合同总金额达6000多亿元人民币,市场营销网络遍布全球。 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57个国家共跟踪项目1400多个,在其中38个国家设有75个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正在执行着321个工程项目。 与大量的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海投公司),在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刚果(金)等10个国家拥有6个投产、4个在建和10多个前期项目,在建及运营海外电力总装机投资资产总额270多亿元。 电建海投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电建海外投资业务的法人代表和运作平台,承担着以投资为先导,集成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文化"集成式"走出去的重任。 “真正的央企投资,在国外很少。”吉尔吉斯坦沙木斯塔尔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兼总经理黄正滨表示,自从2015年6月审议通过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提出加强党管国企后,央企投资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很多企业领域或负责人,宁可不做也不想犯错。 真正投入类的项目,之前做了很多,尤其这两年,央企在国外没什么大的作为。黄正滨兴例说,在国外投资和承包工程需要很多经费,受体限制央企根本没有民企灵活,所以走出去投资也很难。 “以上只是体制约束阻碍央企发展经营一面。目前,央企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国资委给他死死的限定了主管经营范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表示,例如中国南方电网,经营资质以纯粹的电网建设为主。在国外电厂和电网是一体不可分割的,南方电网想进行国外收购和拓展合作就没法进行。 刘纪朋鹏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电力在当地也深受欢迎,是经济发展最紧缺的。中国能不能帮这些国家干些实事,就看电力能不能走在前面。 “一定要给这些央企松绑放权,不要把他们管得太死。”刘纪鹏表示,中国的电力、建筑施工、铁路企业,目前在世界是公认第一的。还有中交建,不管海拔多高、多险峻的山路,都能开山劈道,遇水搭桥。 作为央企大军,他们是能完成国家走出去战略重大使命的先锋军,前提是,国务院国资委要真正拿出改革措施来。刘纪鹏表示,这是一个融合的年代,在横向拓展中,一定要给央企更多的自主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