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出台任何优惠政策。中国金融系统走出去,大多是给国内“中”字头央企及东道国的央企提供金融服务与合作。对于各大银行及领导人而言,国务院每年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考核,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一样,让人时刻紧绷这根弦,不能放松。 “虽然大家声称,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但国务院对各家银行不良资产率的考核标准,从来没有因为银行支持民企属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而放松,反而更加严格。”一位曾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刘女士表示,作为一个普通职员,一旦不良资产上升,年终奖金就没了。作为行长责任更大,甚至有丢官退位的可能,为了保住饭碗,谁也不敢轻易放松警惕。 恶劣的投资环境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在不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融资的情况下,除给予便宜的土地和矿产外,并未给投资者营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甚至出现一系列政府腐败和商业诚信缺失的诸多案例。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把中国企业引荐过去以后,该国家投资部出台了返还投资企业30%项目建设资金作为招商优惠政策,以刺激企业加大投资和吸引更多投资者。 “虽然哈国投资部很热情,但返还资金是从国家财政部、州财政还是市财政拨款等,都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明。”张新朋表示,截至现在,他还没看到任何一家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中国民企拿到这一补贴。 张新朋表示,虽然不是看着30%返还金来投资的,但对于企业而言也是“聊胜于无”,亦是当时政府诚信展现。 “承诺支付30%的投资返还金,根本做不到。”上述国有银行职员吴姓人士透露,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口头承诺后,并没签署纸质协议。 这只是整个哈国诚信缺失的冰山一角。 在上述吴姓人士看来,中亚国家是世界上腐败严重片区,当地政府高度腐败不作为,效率低,法制不健全。 他举例说,2014年,中国某央企在哈萨克斯坦有一个生产方氢的石化项目,本来企业效益挺好,投资几十亿美元的大项目,每年要迎接检察院、工商局、移民局、卫生、环保等300多各种各样的检查团,平均每天都要有一个接待。“检查就是勒索,都知道中字头的企业有钱,给钱就走人,不给钱还会来找事。”吴姓人士表示,因为此事影响足够大,2015年哈国政府提交一项法令,减少一切外资企业2/3的检查力度。 既使减少2/3检查也承受不住。因为要把当地所有政府官员全搞定,否则就会不断找事。另外,当地州长、检察局长如走马观花一样不断更换,一般官员任期5年,但经常三年、两年就换人,前任承诺政策后任不认账,还要重新搭建关系。 相对于政府的明刀明枪,当地民企的“明抢、诱骗”也让走出去的企业有苦无处倒。 3月24日,“中亚新视野”微信公众号一篇《警示:出口伊朗不推荐合作企业名单》文章,罗列了11家中亚地区伊朗国家民企,收到货款不发货,或收到中方企业商品不打货款,造成各种损失,从1.8万美元至30万、300万美元不等。 还有一例,一个中国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开中餐馆,中国老板占70%股权,当地一家企业30%,后因生意特别红火,当地企业老板无条件提出要增加股权至40%,不答应就整天找人在餐馆闹事。得逞之后,事隔几个月再要求增至50%股权,实在没办法中国老板关门走人。 “中亚一些国家的当地民企,在与外来投资者合作前期,只会要求入干股,后期稳定后,就会敲诈勒索。”上述银行吴姓人士表示,外来投资者,无论从法律、人脉资源还是其他,都无法制衡当地的强势人物。 无论是哈萨克斯坦、伊朗还是吉尔吉斯斯坦,都只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多面恶劣投资环境的其中一面。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陈兴动表示,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多制度性、政治性、地缘性障碍,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都很严重,还有宗教文化、法律、投融资抵制等,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商言商,如果中国企业投资风险过高,无论如何都不能去。陈兴动一再如是表示。 中哈产能合作会议两国对接了很多轮,真正落地项目很少。张新朋透露,j2直播,两国政府都在喊口号,没有实质性实施政策,政府光组织对接和引荐,在税收减免、签证等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优惠政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