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钢: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在学习发达国家,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先要认清楚,发达国家是在什么制度下这样操作的。发达国家共同的基本制度的一部分,是私有土地制度。因此,政府不能靠卖土地获得收入,而是依赖征收房地产税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而征收房地产税的具体安排,是按照地方人民的意愿选举的地方议会自主决定的。 相比之下,中国是全面的土地国有制(农村集体的农用土地,必须在国有化之后,由政府在市场上出售),地方政府靠卖土地的租期和出租土地获得大量财政收入。所有人现在使用的土地都有租期,买来的都是租期。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讨论房地产税,有两个基本问题要综合考虑,第一,征税的法理和居民的关系是什么?第二,内需不足的原因是全体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过低,即税过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并不反对征收房地产税本身,atv直播,但是这个问题一定不能单独提出来,一定是与整套制度配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整体的改革,没有整体的减税,单独提出多向人们征收一个税种,进一步增加人民的税负,对全国的经济一定是坏事,不是好事。 资源配置离不开制度问题 经济观察报:结合中国或者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探索方向在哪里? 许成钢:经济学最老的传统是亚当·斯密时代,亚当·斯密的时代叫政治经济学,即politicaleconomy,非常着重讨论人类社会的制度,当时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的辩论,多数着重的是制度问题。但是在19世纪后期,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国家里,市场制度和市场经济大发展,趋于成熟。与此相应,产生出新的经济学,今天我们叫它叫做古典经济学,其重点离开了制度问题,转移到了资源配置。实际上资源配置原本是离不开制度的,但是当这个概念出现了以后,重点就集中到了市场上。在十九世纪末"经济学"(即economics)产生之后,更着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前提是一定要想各种办法,让事情变得简单,从方法论上,从老的政治经济学过渡到新的经济学领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为了能够定量地讨论市场上的资源配置问题,受当时分析手段的限制,把制度因素在假设中去掉了。但实际上,你发现大量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制度在起作用,比如政府。因此,这样假定没有制度因素干扰的经济学,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同时,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即便在理解发达经济时,制度也一直是重要的。例如,科斯在18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的边界"这样的问题,离开了制度是无法讨论的。于是,在最近的二十几年,讨论制度的这部分非常快地发展起来,人们把它叫做政治经济学。为了和老的politicaleconomy分开,今天人们经常用的是politicaleconomics,中文仍然翻译成政治经济学,但是英文词是有区分的。 经济观察报:有创新思考的中国学者提出的哪些观点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关注? 许成钢:在经济学里,中国的学者在国际间获得最显然承认的,可能首先是理论经济计量学的学者。理论经济计量学研究的是实证研究里的方法论,它最终是为了能够在做实证工作时提供方法论上的帮助。这方面,中国有若干学者在国际间得到很高的承认,比如老一代的邹至庄教授等,还有应用计量经济学家,比如刘遵义教授等。我们这一代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白聚山教授,耶鲁大学的陈晓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方汉明教授,斯坦福大学的洪翰教授等。讨论到和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相关的,从纯方法论上,就是机制设计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中国也有若干在国际间受到很好的承认的有影响的学者,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上海财大的田国强院长等。 中国的学者在新的政治经济学比较弱,但是在讨论制度方面并不弱。钱颖一教授做的,关于制度方面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认同,而且他所做的探讨是以中国为主,但不限于中国的问题,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魏尚进教授、林毅夫教授和老一代的张五常教授等,都有在经济学界影响力很大的工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