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之后,进入年末又有12家大型煤企与下游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同。在12月1日的大型煤炭供需企业中长期合同签订仪式上,电煤合同签约量为1.022亿吨,炼焦煤签约量为5450万吨,煤炭行业再次进入中长协时代。 11月初,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华电集团和国电投四家大型煤电企业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为535元/吨,打破了长协合同"定量不定价"、"一单一议价"的传统,率先确定了煤电交易基准价。随后山西焦煤集团与六大钢企签订了未来1年的焦煤购销中长期协议。 一般情况下在年底时,上下游企业之间会签订下一年的长协价格,今年在煤价前期持续走高的背景之下,电企利润遭削薄,煤电顶牛矛盾凸显,因此今年长协签订的时间比往年略有提前。 12月1日,神华集团和电力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开始执行,5500大卡动力煤按照580元/吨的价格执行。同日,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降至675元/吨,比前期市场高位水平回落10%以上。 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情况之下,回归长期协议也许是解决煤炭与下游用煤企业之间矛盾、保障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配套机制保障,合同违约成本低,履约率往往并不理想。 "上下游签订的长期协议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一定弊端,原因在于目前的长期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定量而不定价,另外长协的执行力度一直没有约束,很多时候矿方或者下游尽管违约但也没有相关的违约风险与处罚,难免使长期协议流于形式。"卓创资讯动力煤分析师韩滨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长协执行在即,为解决上述执行过程中的"痛点",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于11月30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履行的意见》,其中在合同条款和履约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合同履约考核评价以及加强主体信用建设这三个方面颇为亮眼。 据悉,煤电企业将以2014-2016年双方长协实际供需数量作为确定2017年双方长协合同量的依据,并以月均长协合同数量的90%-110%作为当月合同的考核量,执行月度考核机制,而且双方提前缴纳履约保证金,由双方认可的第三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违约金支付标准是按照5500大卡当月长协价格的10%确定,使违约成本有所提升了。 此外,发改委、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合同履行状况进行分月统计、按季考核。对于签订中长期合同并诚信履约的企业,在有序释放安全高效产能时予以倾斜,对火电企业中签订中长期合同数量比例高、日常进度兑现好的,在差别电量计划安排上给予倾斜,在电力直接交易等市场化交易中优先准入,给予政策支持。 另外,发改委还将会同有关方面支持第三方征信机构,研究中长期合同履行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定期公布合同履行情况。 动力煤价格走弱 11月份国内动力煤市场博弈激烈,月初煤价上涨迅速,月底"高温"的煤价得到抑制,并开始走向回落。 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9元/吨,环比下行2元/吨,已连续四周下跌,跌破600元/吨关口 。 秦皇岛煤炭网指数中心的指数周评指出港口库存增加、长协合同覆盖面不断扩大、煤企降价电企限制采购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本报告期煤炭价格走势形成了显著的平抑作用。 目前煤价正处于冲高回落期,且下行趋势逐渐明显。不少电企此前多为等待长协价格执行的状态,采购积极性减弱,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据了解,11月上旬下游电厂补库热情高涨,产地煤炭资源偏紧,煤价一度小幅上涨态势,而随着先进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矿库存不断提升加之内蒙古、山西等地运往港口的汽运费大幅下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价的上涨。受港口煤价不断下跌的影响,下游采购积极性减弱,产地地区煤价承压下行。 港口方面,随着一系列稳煤价,atv直播,保供应政策的出台并落实,港口动力煤市场开始转向回落,受大煤企下调现货价格以及长协合同执行在即的夹击,港口煤价大幅下跌。继各大煤企调价后,主要电力企业也开始实行限价采购,一定程度上对煤价下行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煤价回归理性,市场供求也趋于平衡,据国家发改委网站11月30日消息重点电厂存煤出现回落。1-10月,全国煤炭产量27.4亿吨,同比下降10.7%,铁路煤炭发运15.4亿吨,同比下降7.5%。进口2亿吨,增长18.5%。10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1.05亿吨,同比下降20.7%,目前全国重点电厂存煤6930万吨,可用20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