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下称"人民币汇率",USDCNH)曾拉出过一条显眼的"平台线"。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6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丨北京报道 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下称"人民币汇率",USDCNH)曾拉出过一条显眼的"平台线"。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罕见地稳定在6.83附近。因此,6.83曾被外汇市场解读为中国央行所默许的"铁底"。 然而,这个 "铁底"却在今年11月份被轻易地突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双11"当日,人民币汇率突破6.83,最高为6.8496;11月 21日,人民币汇率已经报出6.8985的价格,距离6.9的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11月23日,人民币汇率开盘6.9128,直接突破6.9,当日最高至6.9588;11月24日,人民币汇率盘中高点6.9650,破7近在咫尺。 是什么让曾经扛过金融危机的人民币汇率"铁底"成为"塑料底"?这一次,央行为何迟迟不出手?人民币汇率究竟会跌到哪个点位?在美国迎来"特朗普时代"后,人民币汇率的升贬似乎也注入了更多变量。 据记者梳理,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始于10月,真正加速跌是在11月9日特朗普宣布入主白宫之后。9月30日,人民币汇率收盘6.6752;10月5日,人民币汇率盘中高至6.7002,正式突破6.7;截至11月24日,人民币汇率盘中高点6.9650。据此,记者测算,从9月30日至11月24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价格已经贬值了4.16%。 "现在很多外汇交易员都预计到明年3月人民币可能跌到7.2,相比9月底的价格相当于贬值了4.2%,按年化算就是12.6%。也就是说,在去年9月底换入美元的人,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2.6%,这个水平超过了目前主流P2P同期限产品年化收益率。"曾有10年外汇操盘经验的资深理财顾问周舟给《中国经济周刊》算了一笔账。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在人民币不断走软的预期下,不仅贸易项的换汇额度相当紧张,年底个人换汇热情也十分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内投资机会减少、回报率在下降、风险在加大的时候,意识到房地产投资获得的巨大财产性收入需要锁定胜利成果的时候,最后都把目光投到了换汇上。"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这样解释。 而周舟所说的"7.2"或许并不遥远。11月中旬以来,几乎每天都能读到关于人民币"见新低"的消息,市场也在不断修正关于"底部"的预估值,人民币整体呈现加速下跌的趋势。 10月10日以前,人民币中间价突破6.7关口大约耗费了3个月,属于缓慢贬值的通道,11月11日跌至6.8115,意味着从6.7降到6.8关口用了24个交易日,贬值步伐开始加紧。 事实上,从2015年"8·11汇改"以来,这已经是人民币经历的第四轮疲软,第一轮是汇改当月,人民币跌去3000个基点;第二轮是今年元旦前后再次出现快速贬值,跌去1000个基点;第三次是今年5—7月的"渐进式"有序下跌,3个月共计跌去2400个基点。反观当下,9月底至今人民币贬值已经超过了2400个基点。 人民币仍然属于强势货币 不过,受恐慌心理煎熬着急出手人民币的做法显然并不理智,因为除了对美元价格贬值外,人民币相对欧元、澳元、日元、新西兰元、瑞士法郎等其他发达国家主流货币其实出现了升值。 11月18日,就在人民币对美元一路走低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都出现了上升。其中,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周涨0.22,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周涨0.38,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周涨0.21。这些表现坚挺的汇率指数都是参考了一揽子货币。 比如说去年12月央行推出的CFETS指数就是按国际贸易加权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了包括欧元、澳元、墨西哥比索等13种与人民币直接开展交易的货币的表现。当然,其中权重最高的货币依然是美元,不过也只占26.4%,权重随后的欧元和日元分别达到了21.4%和14.7%。 虽然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接近2%,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更多,分别是2%、3%和2.4%,三者总权重超过了40%,远远高于美元的比重,所以很大程度抵消了美元升值的影响。 囊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主流货币在内的SDR货币篮子也具有直观的说明价值,最新一期发布的数值95.33相比10月底上涨了1.18,对比9月底的指数还要高出0.36,说明人民币对美元之外的主流货币不贬反升,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强势货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