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被牺牲之后,失业减薪不断蔓延,首付和还贷的本息从何而来? 商业银行2016年中报公布之后,几个数字非常醒目:第一,银行员工总数下降约3.5万人,无论用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来解释,最终的原因都是因为银行的经营局势在恶化所带来的薪酬压力而导致,多家银行出现总薪酬下降是导致员工总数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息差在下降,这已经在银行的报表中显示了出来,其次是新增信贷同比出现了负增长,1-7月累计新增信贷79936.00亿元,同比下降1.79%,当息差下降、坏账上升而新增信贷下降之后,减薪裁员的出现是必然的,这无需解释。 新增信贷与新增存款息息相关 到去年到12月底,本外币存款余额13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而今年1-7月,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的数字分别是12.3%、13%、12.6%、12.6%、11.3%、10.7%、9.5%,在此,可以明显看到一个滑落的趋势。7月本外币存款同比增长9.5%的时候,出现了1-7月新增贷款环比-1.79%的负增长。实际上,这也与从去年10月份以来M2增长率的下降基本吻合,存款增长9.5%与7月份M2余额10.2%的增长率有些相近并同步。 这与老唐的经济增长模式息息相关。老唐是通胀行经济体,经济的增长严格依托信贷的增长,而信贷的增长依托的是本外币存款的增长。当经济下行的时候,j2直播,意味着本外币存款增速的下滑和新增信贷增速的下滑。当下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央行就会放水,正常情况下就会进入实体经济,推动信贷增长,带动实体经济上行,也就带动存款的增长(财政存款和住户存款),存款增长、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而当经济过热出现的时候,央行就会加息提准,抑制信贷,抑制经济过热和存款增长。老唐家的经济曾经经历很多次这样的循环,比如2007-2008年初,2011年前后都是因为央行主动收缩带来的信贷、经济增速和资本市场的下滑,atv,下滑到一定阶段之后,反向操作,由此看来,央行很省心,控制着印钞的阀门就可以了。 个别朋友总说,你看2008年如何,2011年如何,等等,这样的学生都是如今学校培养出来的"好学生",照猫画虎画的很好。2007年、2011年,都是通胀不断加剧之后央行的主动收缩行为(压缩信贷),为什么说是主动?因为唐币汇率处于上升周期,经济潜力还在,不过是央行的收缩行为阶段性打压了经济潜力的发挥而已。 而现在,人民币处于贬值周期,经济潜力已经逐渐丧失,央行也好财政也好,都在竭尽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但经济却持续下滑,无济于事。也就是说,今天的这种新增信贷下滑是被动的!被动的原因就是汇率压力制约了央行的放水行为、经济潜力耗尽之后财政独木难支,和2008、2011完全不同,如果画虎,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情形。央行放水之后,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就只能进入资产价格领域狂炒一番。也所以,你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在得到央行的资金之后,大部分投入个贷领域。"个贷(主要是房贷)增速是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中信银行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数据显示,中信银行的住房按揭贷增速为29.4%。据五大国有银行的中报显示,6月末房贷余额合计高达8.72万亿元。其中,建行仍是房贷余额最多的银行,截至6月末,建行房贷余额为3.21万亿元。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房贷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在1-7月份新增信贷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个贷的突飞猛进,意味着其它贷款的新增数量在大幅度萎缩!(上半年萎缩的幅度大约就是1万亿左右) 未来,央行怎么做? 其一,央行可以选择继续大规模放水,但就必须忍受汇率跌跌不休的后果,在人民币贸易加权已经高估的情况下,就是在加速酝酿跳贬的到来。加速贬值必定带来贬值推动的通胀,早日逼迫自己进入加息周期。而加息周期的到来对于如今的经济和资产价格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深度萧条不可避免。 其二,央行可以选择不放水,在商业银行1-7月新增贷款已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不放水的结果就是新增信贷负增长不断持续,直接将经济送入深度萧条,这会带来财政收入的萎缩和资产价格的跳水。 其三,央行不断放水就可以让资产价格在加息周期到来之前不断上涨吗?一样做不到。我们知道,房地产是不创造财富的,不过是这个国家的个人和地产商、财政左兜倒右兜的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将居民存款导入地产商和财政的口袋。居民的存款从何而来?当然主要是从其他产业的工薪等收入中来。房地产繁荣不断持续,其它产业受到的挤压就会越严峻,破产企业就会不断增加,失业降薪就会不断加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