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的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部副总裁诸蜀宁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占GDP的比重接近41%,这从全球的角度看是很小的,扩大赤字率短期对中国政府负担的影响不大。 诸蜀宁同时提醒称,外国投资者更关心中国的或有债务,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企债务等,这些虽然没有直接纳入地方政府债务,但和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若考虑这些或有债务,中国财政赤字率是否扩大就需要慎重。 他直言,官方公布的2014年底的债务余额是大约24万亿(其中16万直接债务限额),但是如果考虑财政部公布的35万亿地方国企债务,总额会更大一些。“但是国企这些债务也不完全是净债务,因为国企也有相应的资产,所以关键要看资产的状况。但是因为国企的情况不透明,因此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实际的负债率有不同的估计。” 外界担心,财政赤字扩大导致中国的通胀风险和挤出风险问题,汪德华认为大可不必,因为市场利率有下降的趋势,有些金融部门还有贷款放不出去的情况,即使以后出现通胀苗头,货币政策可及时跟上,灵活调整配合。 2万亿赤字盘子怎么花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测算,若2016年的赤字率为3%,则意味着财政赤字规模大约为21700亿元,与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16200亿元比较,赤字将增长5500亿元。在如此大规模的赤字安排背后,财政支出的效率问题引人注目,“这个盘子的支出取向是什么”,“如何监督才能花得有效”,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3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经济、农业届委员时说,今年赤字率会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增赤字将主要用来为企业减税,同时部分用来保障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加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一位经济学者表示,中国扩张财政支出,不是政府再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各级政府再现“大干快上”、“大手大脚”刺激内需的情况,这均会产生无效或低效的财政资金运用,他们提醒,财政赤字盘子的监管要实现“花得最好”。 余永定表示,这一次财政投资应汲取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得失,在执行中要比上次更加谨慎,设计更好,挑选好项目,掌握好节奏,不要太着急。具体投向哪些领域?他建议,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有大量可供投资项目,尤其是城市公共设施如地下管线,还有长江生态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投资将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财经》记者梳理从今年已经披露的政府支持的方向,财政投资集中在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及铁路建设等领域。 多位学者表示,财政赤字创造的支出空间,应当不会简单地通过直接投资加码,而是侧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韦森表示,强调供给侧改革,不是再来一轮大规模的靠政府设计和引导的人为产业转型升级,再搞高投资率刺激经济增长,或靠政府推动的投资试图维系超高增长速度,这只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根据2015年中国GDP约67.67万亿元的规模测算, 中国的赤字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财政可望增支6767亿元。赵全厚对《财经》记者解释,这笔钱不是用于减税,便是用于开支。如果是用于扩大政府投资,正如1998年和2009年两次扩大赤字率所投向的方向一样,投到铁路、公路、基建的“铁公基”建设当中,则有可能会带来需求的增加,补齐建设的短板,但也可能导致政府投资过旺带来的产能过剩和挤出效应。 《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权威人士表示,针对企业的结构性减税,则可以直接增强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让更多企业有利可图,从而鼓励企业投资,保持并增加就业。 杨志勇也提醒,要严格把控投向,严格监督项目,重视项目可行性评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告诉《财经》记者,透明而科学的监管,才是财政赤字去向的关键。 “把赤字盘子放在明面上,通过人大等机构的评估、监督、跟踪,理清每一笔支出的账目。” 陈兴动对《财经》记者表示,扩大赤字是权宜之策,这种反周期措施并非常态,因此2015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阶段性扩大赤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