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尹中卿:构建全国统一市场,财税体制改革至关重要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税体制实际上就是一个指挥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财税体制问题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而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阵痛期,中国亟需一场深入的改革将疲软的经济带进新阶段。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下,各个区域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低迷引发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央屡次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要使地方的发展冲动与中央的战略相一致,就需要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改革。 那么,应该进行哪些制度改革,如何推进?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他看来,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键,要通过完善预算制度,健全地方税收制度,建立中央与地方财力与支出匹配的制度,进一步发挥财税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同时,他也指出赤字和债务过快增长可能是双刃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财税改革关键是改进预算制度 《21世纪》:中央一再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但地方保护、地方壁垒仍然难以打破,如何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 尹中卿:结合这个问题我想讲财税改革。财税体制不仅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税体制实际上就是一个指挥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财税体制问题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做出部署,提出三大任务,第一是改进预算制度,第二是完善税收制度,第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相适应的制度。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通过了财税改革总体方案;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预算法;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进预算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的一切收入包括税收、收费、罚款都要列入预算,政府的一切支出都要列入预算。预算法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需要编制四本预算,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外,同时还要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中央到乡镇都要这样,没有预算外,没有小金库。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国企到2020年缴纳到30%,交出来还要纳入一般预算,一部分还要划转到社会保障基金里去。目前除了基础养老保险准备全国统筹,剩下都统筹不了。实际上,全口径预算一时还难以完全做到。 改进预算制度,当前重点是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向地方、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越来越多。201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万多亿元,加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万多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万多亿元,另外近5万亿元通过转移支付还给地方,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比接近40%。如果都是通过一般转移支付还好,关键还有近2万亿元是专项转移支付,很多专项转移支付由各个部委甚至是下设司局和处室负责分配,往往需要申报项目,还需要承诺配套资金。地方之间谁跑得多就要得多,有配套资金就能拿回来,没有就拿不回来。 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针对转移支付不规范问题,中央提出要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改进预算制度难点是政府债务管理 《21世纪》:在债务快速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债务问题怎么解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