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A股有三轮明显的牛熊转换:1999年的大牛市,和2003年、2004年的大熊市;2006年、2007年的创纪录牛市,和2008年的传奇熊市;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6月的疯狂杠杆牛市,和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史无前例的股灾熊市。 在A股接受过这三轮牛熊市考验、并且有公开数据可以证明自己的人,屈指可数,王亚伟是其中一个。 前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范勇宏曾经著书《基业长青》,书中有王亚伟的一些简介和他对王亚伟的评价。 根据书中所述,王亚伟是1989年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双学位。1995 年10 月,王亚伟加盟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做研究咨询,一年后任研究部经理。 范勇宏提到王亚伟:“他为人低调,生活简朴,一家人租住在东四十条半地下的房子里。” 1998年2月,范勇宏负责组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4月28日,兴华基金成立,王亚伟任基金经理助理,直至2002年1月8日王亚伟卸任,他经历了第一轮的牛熊转换。 1999年,兴华基金的净值增长战胜指数,但与同行相比,排名靠后。 2000年,A股迎来牛市,沪深股指分别上涨52%和41%。范勇宏写道:“王亚伟未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热点转换带来的投资机会,对网络科技股调整的幅度和时间跨度认识不足,在20只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 2001年,全球“网络泡沫”破灭,沪深股指分别下跌20.62%、30%。王亚伟年初减持了科技股并增加了组合的流动性,兴华基金全年小幅亏损3.84%,在33 只基金中排名第一。 对于这轮牛熊市,兴华基金在王亚伟管理期间净值增长90.48%,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8.79%。 但范勇宏说,王亚伟投资手法与其他基金经理相比并无过人之处。整体看,他初步表现出谨慎投资、尽量规避风险的投资风格,业绩呈现“牛市落后、熊市抗跌”特征。 第二轮牛熊市,正如前文所述,王亚伟连续3年前两甲,两夺收益率冠军,一次亚军,表现出“牛市领先、熊市抗跌”的特征。 2012年5月,王亚伟离职华夏基金转型私募。从2005年底接手到辞职,华夏大盘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达1198.9%,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1046%。这是一个国内基金业难以复制的业绩。 在最近的这一波牛熊市,王亚伟已身在私募,业绩数据不再公开。 不过,“聪明投资者”收集到一组数据:截至2015年10月23日,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的昀沣1号收益率112.21%,最大回撤是24.04%,年化收益率30.56%。 截至2015年10月30日,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的千纸鹤1号收益率39.01%,最大回撤是20.16%;成立于2015年1月13日的昀沣3号收益率5.22%,最大回撤是23.8%。 从收集的信息来看,这三只产品是王亚伟本人管理的。之前,王亚伟成立的私募公司千合资本被曝有好几只产品业绩很差,据称并不是王亚伟本人管理。 单从这三只产品数据看,王亚伟的回撤率不算高,但也不算低,收益率偏低,这个成绩单跟很多私募比,比较普通。 范勇宏曾经总结过王亚伟在公募基金的失误。包括许多重大的事件付出的代价。 比如,1998 年刚开始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时,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 000多万元的账面盈利化为乌有。 再比如,管理华夏成长基金期间,他曾提前买到后来的大牛股,但往往因熬不住而过早卖出。例如,贵州茅台2001 年一上市,华夏成长基金就重仓买入,但是华夏成长基金在熊市里坚守几年后始终没有收获,最后在黎明前退出。 还有中集集团,华夏成长基金也过早退出,没有能够享受到2004 年干货箱量价齐升的行业景气。 2004~2005 年期间,王亚伟的选股面不够广,对一些持续成长的优质股票研究关注不足,重仓投资了一些业绩弹性较大,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股票,一旦发生负面因素冲击,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 范勇宏总结的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核心是:“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仔细研究,不拘泥于投资法则的条条框框,采取灵活的操作策略。” “王亚伟犯过不少错误,但这些错误无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这是一个基金经理的评价。 从神坛到妖魔 不过,在这三波牛熊市中,王亚伟经历了黯淡无光到被公众追捧、再到如今总有媒体踩踏的真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