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王亚伟,近两日再次出现各种负面报道。很多人在问,王亚伟是否真的有水平?什么样的王亚伟才是真实的? 依小雅过去13年多的基金报道所见,王亚伟过去被神化了,现在似乎又被妖魔化了。 王亚伟作为中国最低调的明星基金经理,小雅旧时曾群访过,也曾在会议间歇做过简单的单独交流,但对他知之甚少,尤其是他到私募之后的状况。 有感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看到的一些偏见,“聪明投资者”试图通过一些原始材料和“老人”回忆,简单勾勒几笔王亚伟,做一点点“面目”依然模糊的还原努力。 王亚伟印象 关于王亚伟的讨论来自一则最新消息。 消息说,在近期的某项问卷调查中,50家阳光私募机构参与投票,在4000多家阳光私募机构中选出3家自己最认可的私募。结果,王亚伟无缘前五名。 刊发消息的媒体称:“这种主观排名方式相比于业绩等客观排名,信息量更大,也更具参考价值。” 与这则消息同时出台的,还有王亚伟错过“恒大牌”牛股廊坊发展,以及“踩雷”巨亏的消息。此类消息网上随处可见,百度“王亚伟”,随处可见王亚伟“失败”、“亏损”或者“失意”的信息。 看到这些信息之后,90后的小朋友们说,原来如此,j2直播,不过如此。 然而,这些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在传递过程因“噪音”而走形? 小雅把三次王亚伟见面会的录音文字实录和王亚伟上中央电视台的讲话实录发给几个年轻人阅读,让她们每人给我三个词,描述她们看完之后对王亚伟的印象。 观点彻底反转了。一个小朋友说:“有责任心,中肯,独立观点。”另一个小朋友说:“独立思考、淡定、幽默。”第三个小朋友说:“内敛,真实,谨慎。” 我说不能都说赞美的,挑点刺儿。 第一个小朋友说“老干部”,第二个小朋友说“有点保守”。第三个小朋友说:“过于谨慎,有时让人觉得没有魄力,非常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保守”、“谨慎”这样的词,对于管理风险的投资人来说,好像不是“刺”,更像是赞美。 毁誉之声 这样的扭转,十年前小雅也曾看到。 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领跑所有类型基金,比第二名高出35 个百分点。 当时,小雅问很多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高管怎么看。他们说,那是运气,个人风格正好与市场风口契合了。 2008年的超级大熊市,经过激烈的冠亚军争夺战,华夏大盘基金最后以略微弱势排名第二,打破了一年冠军、下一年又跌到谷底的公募基金业绩怪圈。 这一年,为王亚伟点赞、认同他的同行多起来了。 2009年的小牛市,华夏大盘基金以116%的收益率再次夺得年度冠军。 小雅在采访时与几个市场大佬聊到关于王亚伟的市场争议,大佬们说,市场是最公平的,如果这样一个牛熊周期都不能证明实力,投资人还能用什么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个钱币有两面,一个投资人的评价也是,有誉就有毁。 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每天在流传各种关于王亚伟内幕交易的段子。对于一些质疑者(包括一些媒体同行),小雅问过信息来源,几乎都是“听说”和“这样的收益,想想也知道”。 行走在传说和传说中的传说的质疑,在坊间传播多年。 针对质疑,王亚伟曾在2009年7月9日召开媒体会澄清。他说:“中国证券市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大家由于经历不同、所处位置的不同,对投资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很正常。也没有必要达成共识,投资上的问题,往往在达成共识后很快就会走到错误的边缘。既然如此,何不求同存异。” 这话,听着像是对着投资同行说的。 他还说:“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试图让每个人理解你、说你好根本就是徒劳的,还是顺其自然吧。在投资领域里,时间是试金石,大浪淘沙,水落石出,很多事情,需要留待时间去证明。” 这句话,不知王亚伟是否有对自己说的意味。 对于内幕交易质疑,2014年小雅与泽熙投资掌门人徐翔面聊时,徐翔曾主动提起:“如果王亚伟是靠内幕信息成名,市场每天各种传闻,其他人为什么没有用这个方法出名?那么多年,这么多管理资产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为什么他们都没有砸出一个王亚伟?” 去年,徐翔因涉嫌内幕交易接受调查,至今仍未一审。 在中国,内幕交易是刑罪,需要司法认定,但舆论审判从未缺席。 对于社会讨论,小雅一直在想:是否A股有相对明显的高收益就一定不正常?在海外,彼得·林奇、索罗斯的阶段收益也不差。 经历三轮牛熊 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前上投摩根总经理、现富汇投资总经理王鸿嫔告诉小雅,要看是否经得起牛熊市的检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