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在台上提出我们可以合作的时候,我很惊讶,我用眼神询问台下我的团队成员们,怀疑自己是不是漏看了一封邮件,但显然,他们对此事也一无所知。所以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这件事首次被促成。” 罗斯加德喜欢这种很“中国”的做事方式,他觉得这个全新的环境里,一切都很有冲劲。他还刚刚被聘为同济大学的客座讲师,将教授与未来景观和环境设计相关的课程,其工作室在中国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张。 “我是荷兰人,之前我对中国的做事方法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学习。但我又不想太‘融入’,毕竟我想做的是改变现状。”他对钛媒体说到。 跨界设计师 罗斯加德不是个善于“融入”的人,他一直在跨界,也一直在用不同的视角打量这个世界。 他曾学习艺术,并在荷兰贝尔拉格学院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与知名建筑公司MVRDV合作著书。罗斯加德于2007年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一开始,工作室只有他一人,现在,他拥有一个由工程师、设计师和项目经理组成的22人团队 。 “毫不自大地说,我们团队是独一无二的。” 罗斯加德说。 2014年,罗斯加德工作室凭借着“梵高自行车道(Van Gogh Cycle Path)” 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梵高欧洲基金会为纪念梵高逝世125周年,出资邀请罗斯加德设计这个项目。这段约1公里的自行车道是“梵高骑行路线” (Van Gogh Cycle Route)的一部分,位于梵高的故乡,荷兰南部的布拉班特省。 罗斯加德在车道上铺设了上千块太阳能荧光材料。这些“石头”形状与鹅卵石相似,涂层材料由罗斯加德工作室和荷兰基础设施公司Heijmans共同研发。它们以《星空》的漩涡状排列,白天充电聚集电能,到了晚上就化作了繁星闪烁的星光之路,呈现出梵高原作中瑰丽的星空效果。 “梵高-罗斯加德自行车道” 2014年11月面世,公众反响热烈的。图片来源/罗斯加德工作室 罗斯加德的多数作品能被定义为公共艺术,又带有点创新型公共设施的影子。他想利用技术触发公众对美,对一些具体公共事务的思考,甚至挑战他们想象力的边界。 比如,为了庆祝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125岁生日,罗斯加德和荷兰天文仪器科学家Frans Snik、美国科学家Michael Escuti合作,于2014年为中央车站创造了一道45米宽,每天傍晚出现半小时的彩虹。 一般用于制造彩虹的技术,例如棱镜和衍射光栅,对这个项目来说都存在局限性。Escuti教授解释,为了呈现那道完美的彩虹,他们用液晶膜做了一个光谱过滤器。该滤光器的原理基于几何相位全息(geometric phase holograms)技术,能有效散射99%的白光,显出彩虹光谱中的所有颜色,比智能手机或电视能产生的颜色都要多。 此前,这个滤光器此前的主要用途是研究太阳系外行星。将如此先进的光学技术用在艺术装置上比较少见,“彩虹车站(Rainbow Station)”项目是一个艺术科技化,科技大众化的尝试。 乘客在彩虹车站前自拍。只要打开一盏4000瓦的聚光灯,用这块液晶滤光器将穿过的白光散射到车站的棚窗上,就能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送上温馨的彩虹体验。图片来源/罗斯加德工作室 “水之光(WATERLICHT)”则是另一个备受公众关注与喜爱的罗斯加德项目。 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Afsluitdijk,常被简称为the dyke)位于阿姆斯特丹以北60公里处,北海进入须德海的入口处,全长32公里,宽90米,高出海面7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防洪堤。 大坝是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也是近代荷兰最大的填海造陆工程。它不仅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困扰荷兰几代人的严重水患,也是荷兰人智慧的结晶。大坝已建成85年,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大坝本身零部件的老化,它需要一次彻底的整修与维护。 2016年,大坝的升级再造工程启动。罗斯加德以“水之光”作为工程的开场,用LED灯光虚拟出了高过人头顶的海平面。一方面,他想提醒公众珍视这项凝聚了前人智慧的人造奇迹,如果没有大坝,荷兰将沉没于水下;另一方面,他也想诗意地展现荷兰人的精神。 “荷兰人有好奇心,他们接受自然设定,找到了一种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他对钛媒体说道。 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上空出现梦幻的蓝色水光,上万人慕名前来,成了一次社交网络事件。图片来源/罗斯加德工作室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