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马云在美国底特律的中小企业论坛上的讲话表明,阿里正在追求的是依托中国制造形成“全球制造”的基础设施,这也将是未来5-10年阿里巴巴的强劲增长点。 于是,如图3,现在的阿里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充满掠夺型的巨无霸。 阿里以“云智能战略”为未来核心,这一点与亚马逊比肩且应用层面进展更快,金融战略完成了对全产业链的渗透,通过投资获得了无数超级APP的流量入口,并且交易服务的根基进一步夯实,这已经清晰的构建了三维的立体“智能金字塔”,如此庞大的系统保持高毛利的增长,不得不说华丽的完成了“掠夺者”到“共享者”的转身,而且,市场的增量随着国际化也同时放大。 腾 讯 而腾讯的变化更加深刻。腾讯在QQ时代的流量贩卖形态也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但是微信时代腾讯也开始逐渐通过开放下沉为基础设施,如图4中腾讯的智能金字塔,信息通讯、应用赋能、内容赋能、社交平台四个维度,都有清晰的战略制高点和战略底线。在“智能连接”服务上,微信的“实验室”、“小程序”和“搜索”都非常具有进攻性,“内容应用基础设施”、“通讯应用基础设施”、“娱乐应用基础设施”和“用户应用基础设施”四个大的战略布局和板块,已经把腾讯的“竞争塑造”机制做牢。 现在已经很难说哪一个公司是腾讯的敌人,因为腾讯几乎为所有公司和行业赋能,正在努力追求立于不败之地。 在6月21日腾讯组办的“云+未来”峰会上,马化腾谈到:将“电”所带来的电气化革命与“云”带来的数字化升级相提并论。“云”将承载腾讯的社交、游戏、直播、资讯等全业务。 百 度 而在BAT里受到抨击最多的百度,如图5其早期的流量共享生态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当然远没有达到精耕细作的水准,这也是遭到广泛批评的原因。不过李彦宏和陆奇“新政”并没有纠结于盈利和公司的市值水平,而是让公司聚焦核心能力创新研发,围绕人工智能全新展开布局。这个魄力实际上在上市公司体系中非常之大。 而从效果上看,如图6,百度如果在未来3年完成了从“信息数据服务”和“按需媒体服务”到“决策智能计算服务”的升级,不仅可以“塑造竞争”和“超越竞争”,很有可能成为BAT里技术驱动能力最强的公司。从战略思想的角度看,过去的百度对搜索给生产力提供的智力支持认识并没有升级,没有坚定的围绕这个战略思想提供升级式产品,而被流量KPI牵引放弃了战略制高点。但从陆奇后的百度战略来看,强化了百度在信息时代“决策智能”的引领,应该说不仅不可小觑,甚至市值引爆的概率非常之大。百度的竞争力也不能仅仅从业绩导向的市值来看,用所谓的“市梦率”来看百度,都会比现在的低估百度准确很多。 总体来看,BAT真正的敌人是具备高附加值服务能力并且拥有品牌引领的智能科技的生态级创新。在笔者2016年4月份发表的专栏文章《生态型企业何以挑战BAT?》中,曾经对“以人为核心的社群生态”寄予厚望,因为带有个性化属性的社群很难被BAT垄断布局掌控,所以在那个时间点的小米的用户生态、乐视的用户生态具有一定的战略差异性和进攻性,但是小米的用户高速发展被缠绕的产品质量问题打破,乐视过于发散的生态布局也没有围绕用户增长和用户运营做踏实的精耕细作。生态型企业对BAT的冲击由此告一段落。而这一年多里,BAT却完成了全新的战略升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东对阿里的进攻我们更多可以看做腾讯生态与阿里生态的竞争,腾讯把流量交易化变现的能力赋予了京东,但京东的战略纬度也没有超越BAT,反而由于腾讯的大股东地位也可能永久性失去比肩BAT战略格局的可能性。并且京东复制阿里早期对商家的压迫和挤压战略,长期看只能与阿里打消耗战和持久战。且不排除未来5年有针对消费升级的精品渠道创新出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