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情况,你应该遇到过。 设置好了 deadline,却总是等到前一天才开始动手; 整理了一堆待办事项,却每天都看着它们在「过期」里面发呆; 明明告诉自己,今天有一堆事情要做,到了晚上,却发现这一天什么都没干; 终于开始干活了,却管不住自己的手,过一会就打开了知乎、微博、朋友圈…… 没关系,这并不是你的错。 实际上,atv,这样的问题,许多人都会遇到。 经常会有人感慨:要是我的执行力能有规划能力的一半,早就成功了。 想一想,你每天真正用在执行上面的时间有多少?70%?50%?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数字也许还要更低。 许多成就斐然的人,未必比你我聪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奋,更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更强,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执行上罢了。 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呢? 1. 分解,再分解——你真的明白你要做什么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执行力低,其实是一开始就出了问题——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并不真的明白自己想做到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每天背单词; 每天用 30 分钟背单词; 每天用 30 分钟,通过某单词 APP 背 50 个单词; 这三种计划,哪一种更好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每天健身 1 小时」就比不上「每天用 1 小时,无氧运动 4 组,每组 5 分钟,再慢跑半小时」。更具体一点,你还可以列出每一组无氧运动的类型(俯卧撑、深蹲……),每一组应该做到多少下,等等。 简而言之,计划要分解到基本步骤,达到「看到计划,不用动脑就能立刻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如果我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写「每天阅读英语 30 分钟」,可以吗?不够好。因为我们的选择太多了。 选择《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还是《经济学人》? 阅读国际版、中国版还是经济频道? 阅读长文章还是短文章? 是深入阅读、摘出所有不懂的单词并搞懂,还是泛泛读一遍? 诸如此类。 当你开始执行的时候,如果还要费劲去思考这些问题,执行效率怎么可能高? 许多时候,正是这些无谓的操作步骤和思考过程,大大地降低了我们执行计划的动力。 「思考」和「行动」,对大脑来说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工作。当我们准备行动时,我们的大脑会为行动做好准备,这时,如果让「思考」横插一脚,就相当于被迫脱离「行动」状态,重新回到「思考」状态,然后再调整回来。 显然,这会大大影响我们的专注。 好的计划应该是这样的:在规划阶段,做好详尽而细致的安排,执行时,无论处于什么情况,都可以立刻着手操作,无需再进行任何思考。这样才能确保每次执行的高效。 另一方面,将计划分解到基本步骤,减少执行过程大脑的加工参与,让它成为一个下意识的行动,也可以起到另一个作用: 减少我们对不确定预期的焦虑感。 我们总是很容易感到焦虑。其实,焦虑是怎么来的?正是由于对预期不确定,而自己又没有方法可以减少这种不确定,这才导致了焦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总是容易走神,担心自己做不好、无缘无故出错、走弯路、拖延太多时间…… 诸如此类。这些,都是焦虑的体现。如果放任这些念头不管,它们就会对整个执行过程造成干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规划的时候,直播,把一切都准备好,这样,等到执行时,就可以直接行动,不需要再进行思考、分析、安排,也就大大减少了让自己产生焦虑和杂念的机会,变得更加专注。 所以,下一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这样检测一下: 你的计划够不够明确? 具体到每一个详细步骤了吗? 每一次执行是否可以重复,还是要重新设置? 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怎么办? 把这些都考虑好,作出详细的描述,写下来。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可行性的计划。 2. 触手可及——离你的目标再近一些 对于一些重复性的任务,如果很难坚持下去,该怎么办呢? 传统的想法,是利用意志力,强迫自己坚持执行。但这样做,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你对这件事情的兴趣消磨殆尽。 更好的方式,是顺应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环境:当你产生意愿时,可以毫无阻力,立刻着手去行动。 为什么这样说呢?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动力」和「阻力」的角力——当一件事情的动力超过了阻力,我们就会去做;反之,我们就倾向于不去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