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年 11 月的联想业绩沟通会上,杨元庆曾经表示过:未来品牌整合会进一步加强,Moto 将会是联想在未来智能手机上的唯一品牌。 哎?还有 ZUK 呢?有消息称 ZUK 将不再推出产品,相关团队会合并到 Moto,这个 3 岁的品牌也即将正式结束运营。 从 2014 年底到 17 年初,联想 ZUK 走了一条从入门到放弃的手机成长路。 ZUK 的问题,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 2015 年 5 月 28 日神奇工场正式将 ZUK 这个品牌发布,在两年的时间内,ZUK 尽管在 2016 年被联想 MBG 当时的负责人带领下重回联想, 但还是没有避免联想旗下手机品牌的魔咒,即发布几款产品市场反馈不佳后,j2直播,品牌就要被撤销。
ZUK 一共发布了 4 款产品,前三款产品全是主打性价比机型,售价两千元作用,用的全是当时市面上最顶级的 Android 旗舰配置。作为一个新品牌,ZUK 除了在硬件上,在软件系统上也有一些人性化的考量以及在当时可以算作领先的交互创意。 但问题在于,2015 年 8 月开始推出的 ZUK 手机,就如同新生走路还不太顺路的孩子,直接站到了奥运会顶级赛跑赛场上一样,直接在国内手机性价比战争最激烈的时间段,与已经成长起来的国内大厂,来了场硬碰硬的对决。
每场 ZUK 的发布会,作为主讲人的常程几乎都声嘶力竭到近乎沙哑,作为一毕业就加入联想最终成长为联想集副总裁的老员工,对 ZUK 和联想的感情都很深,但感情终究抵不过现实,在三年的时间里,ZUK 没有为联想打出多大的市场,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大排名里,联想手机依然是份额中的“Others”。 2015 年的手机市场,还是小米的天下,国内 15-16% 的市场份额让其他主打性价比的厂商在市场份额上毫无优势可言,两千元左右的定价完全没有机型能与当时的小米 4 抗争,ZUK 的 Z1 就是 15 年 8 月份发布的。 2016 年,国内手机圈有了明显的变化,OV 两厂的线下优势逐渐凸显,华为系列机型从 Mate 7 系列也逐渐站稳了中高端市场的定位,主打性价比的厂商,因为骁龙 820 的产能不足,变得寸步难行。2016 年的 4 月,ZUK 发布了自家的第二款机型,Z2 Pro,起售 2299 元,还是主打性价比,但问题在于,用上了旗舰配置的 ZUK Z2 Pro 同样躲不开产能困难的难题,虽然发布会后这款手机的舆论评价着实不错,但当时不少同行看完发布会就发出了这样的担忧,估计这手机挺长一段时间也买不到吧。
横向对比仍在 2016 年坚持性价比的小米,小米 5 发布后舆论评价同样整体向好,但之后几个月的问题,雷军也在过了挺长一段时间之后多次承认,供应链的问题,让小米 5 进 3 个月无货可卖,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间。 产能的困难导致的无货可卖,对于 ZUK 这样一个背靠联想的新品牌,压力是巨大的。因为从这个品牌诞生一开始,就打出了年轻化高性价比的品牌定位,且没有把自己是联想旗下的品牌这个概念打出来。这也就意味着,ZUK 品牌能不能成功,和市场反馈的口碑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在发布会后的正式开卖让头批关注到这个品牌的消费者无货可买,那么在接下来如果没有广告或者多渠道的大力推广,产品的市场声量就会越来越小,而在小部分关注人群中,又难免落下“耍猴”的骂名。 在 4 月发布 Z2 Pro 后,五月份发布的 Z2,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好在 ZUK 恐怕已经早意识到上述的这种问题,所以选择将同一系列的两款机型分作两个月的两场发布会,恐怕也为得是在市场上多刷刷存在感。
但 2016 年的中下半年,联想移动的整体重心,显然就挪到了 Moto 上,全新的 Moto Z 近乎笃定未来式的模块化设计,几乎抢走了 12 月才亮相的 ZUK edge 所有市场关注。 笃定 Moto,但模块化真的能行吗? 在这半年,联想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动,在 11 月份,移动业务集团联席主席陈旭东被调离,负责全球服务业务,MBG 开始由联想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乔健负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