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涉及到是否参与到汽车制造的环节,英特尔也提到“英特尔是一个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不会自己去做Tier-1(高度参与制造的系统级供应商)。” 在不同的AI圆桌对话场合,PingWest品玩也注意到——如今的这些挑战人的AI能力源自于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数据产业的爆发;三是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三大能力实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火热。 从英特尔的角度看,宋继强认为英特尔在前面的60年通过摩尔定律推动计算能力的上升,把存储价格降下来,让很多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可以在消费级的平台做这件事情。而接下来的任务是降低使用门槛,英特尔希望推动人工智能的民主化,把门槛降下来,让真正做实业的人只关心怎么应用,而不用担心平台的问题。 当然讨论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是PC之外,新兴的、变换的市场会不会继续使用英特尔的全平台产品?杨旭最后也提到——“如果没有应用,AI永远只是一个漂亮的PPT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应用英特尔的产品,数据石油战略也无从谈起吧。
以下是PingWest品玩整理的关于AI、5G以及无人车相关的媒体对谈实录: 记者:新成立的全球AIPG,中国这边是跟他们如何做协同? 宋继强:目前正在规划中,还没有太多的信息可以透露,其实是在总部先成立了AIPG,AI就是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它里面是有应用研究的实验室,实际上会把英特尔的产品作为很多解决方案的方式去推出,会有硬件的东西,也会有一些算法的东西,atv,会去涉及到人工智能的训练,也会涉及到推导。所以是面向于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把英特尔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往外推送。 记者:现在各家芯片厂商讲自己方案的时候都提到端到端,一方面大家觉得看到了很大的市场,希望在各个地方都有布局。但是能不能从你们客户的角度讲一下,为什么需要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不是我前端有一个很好的方案,我拿过来,终端传输5G有一个比较强的方案,后端用这一个方案。其实现在这几个市场大家的强项都是不一样的,英特尔的强项也在一定的市场。你们能不能讲一下,在某些案例真的有端到端的作用,能给你们的客户带来什么好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今天讲到的策略是数据洪流这个概念,数据洪流我们知道未来在感知的一个阶段还是会是一个很碎片化的阶段,我不知道在英特尔现在提出的八个方向以后,你们到底如何面对碎片化前端的挑战。 徐伟杰:所有平台都是开放的,并没有你必须要用这样的。比如针对无人驾驶的场景来讲,不论用谁的芯片都是端到端的应用,用这个应用的时候,你的CPU决策,你可能需要开发一些你的软件,对应你的感知,如果你有一个完整的SDK方向,一整套的东西,对于用户来讲开发的难度和开发的投入大大降低,如果你自己匹配不是一个方案的角度,你去匹配不同独立的器件,结合到一起,就需要投入很多自己要研发的部分。 这是英特尔在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因为英特尔无论从感知,到决策,到通讯、后台服务器我们都有一整套的SDK。基于SDK一系列芯片开发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带来开发的容易度,包括做出的一些体验,这对它来讲是非常受欢迎的。当然我们一直在讲开放,可以匹配一些东西,用我们的一部分东西,技术上是可行的。 邹宁: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5G作为通讯的技术,在里面用到终端芯片,atv直播,用到英特尔5G的Modem,用到英特尔发布的毫米波射频的芯片,这是在终端。另外在网络侧,为了降低整个传输的时延,因为自动驾驶时延的要求非常苛刻,5G提供了1毫秒的非常低的延迟、超可靠应用场景。在网络侧会提供基于虚拟化的网络平台,比如去实现移动边缘计算,快速帮助汽车下载高清地图。对于开发者来说,我们提供了终端和网络不同的解决方案,组合起来才能变成端到端完整的解决方案。 宋继强:他们讲的都非常到位,从客户角度来讲,现在的客户很多是专注于自己的应用市场,比如奔驰,奔驰是一个主机场,不可能有集成很多IT的系统,包括通讯、学习、地图、数据,实际上是要依赖一个能够提供完整方案的厂商。这样的厂商现在英特尔是一个最好的角色,因为在计算上有前端,也有云端,通讯上5G是可以打通的,而且这些协议其实是两个层面,一个是计算层面,一个是通讯层面,这两方面结合很好才能把低延迟做好。上面还有一个应用的开发层,开发层要允许奔驰找第三方开发商的应用,开发的应用也是需要很方便的让别人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