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谷歌那样养着一堆烧钱的科学家和研究项目的事,这在中国公司中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2013年李彦宏却成立了百度研究院,开始了这样的探索。 研究院完全是独立于百度行政结构的一条线,里面的研究人员用科学家职称划分级别。 一位百度 IDL 的内部人士称,这是一个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接近的体系,但更侧重将研究产品化,因此吴恩达也需要抽出一定时间跟产品团队沟通。 如今,研究院发展了那么多年,已经逐渐孵化出了一些项目,包括百度无人车和人脸识别。 AI的产品化阶段:吴恩达的离去与陆奇的到来 作为一名出色的学者,吴恩达给百度AI研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他一直离商业比较远,也并不擅长将技术产品化。 2014-2015年间,百度曾试水硬件,但以失败告终。 上述说到的无人车项目,直播,在余凯在任之时已开始牵头。至于度秘DuerOs,最早是从百度搜索公司中孵化出来,后来由吴恩达负责,据百度方面透露,这是一个跨部门的项目。 如今,人工智能渐成风口,蛰伏已久的百度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迈入了产品化的阶段。 IDL院长林元庆在去年已经明确表示,项目落地是2017年的重点。 随着产品化成为重点,一向潜心研究的吴恩达,atv,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为百度产品站台的任务。 2016年的云计算战略大会、世界大会,2017年北京城门AR项目的发布、CES为度秘站台。 吴恩达去谷歌或者百度,都是为了获取校园无法给予的研究资源。 因而,与其说在百度人工智能的两个派系之争中,吴恩达败下阵来,倒不如说如今百度人工智能的发展所需要的,跟吴恩达想要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还有王劲这位百度研究院的联合创始人,无疑是百度的损失。 可是,如今的百度,人工智能研究的积淀已经跟当年不同。 这家公司已经在为其他竞争对手培养和“输送”了不少AI人才,科技自媒体人雷建平甚至说,百度俨然成继微软之后,中国第二个技术黄埔军校,这虽然说明了这家公司留不住人,但侧面也反映了这家公司培养了不少人才。 此外,一直以来,百度内部的人工智能发展,就有两个路径,一个是离商业化更远的研究院,另一个是从离产品更近的搜索公司中发展。 如前文所及,从2012年开始,百度发现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帮助大幅提升百度的图片搜索等业务,度秘最初也是从其中孵化出来的,负责人景鲲和朱凯华,原来都是搜索的。起初也因为搜索业务,才让李彦宏注意到人工智能,创立了研究院。 在吴恩达离开之后,接棒的王海峰,就是从搜索团队出来的。他于2010年1月加入百度,在2010-2013年期间,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推荐引擎和个性化、图片搜索、语音技术等部门。2013年上半年,他还作为执行负责人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现在,他被任命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负责人,后者由NLP(自然语言处理)、KG(知识图谱)、IDL(深度学习研究院)、Speech(语音)、Big Data(大数据)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深度整合而成,也就是原来的AI体系。至于原来在研究体系下的美国研究院,则都交给了总裁张亚勤统领,他兼任美国研究中心董事长。目前百度也在计划成立第二家硅谷研究院。 除了AI研究体系的接棒人外,如今的百度更需要的,可能是一位擅长产品化的管理人才。 在这个百度人工智能产品化的当口,李彦宏请来了陆奇。1月17日,百度宣布微软前任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将任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旗下所有业务部门,都将归陆奇管辖。 业内人士评价,陆奇跟吴恩达,可以说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才,吴恩达属于学术界,陆奇属于工业界,属于致力于管理和产品化的人才,二者思维方式和对于企业的作用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更有人说,陆奇是目前百度最适合的COO,他加入微软之际,那组织架构臃肿、业务线紊乱的境地,和现在的百度如出一辙。 2013年,微软经历了史上影响最广泛的重组方案,陆奇进入仅有四人的核心团队,他负责管理 Bing、Skype、Yammer及Office。陆奇将整个办公组合搬到了云上,在他任内,Office 365 成为微软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商用产品。 “一个战略、一个微软”,这是当时CEO 鲍尔默重组的原则,媒体曾经用“中央集权”来形容当时微软的重组,今天,同样有不少媒体用“集权”来形容陆奇上任之后百度的动作。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