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人去楼空前德叔跟创始人聊了聊"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319/164243QS_0.jpg" /> - 文|小饭桌新媒体主编 袭祥德 - 3月10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有用户来到他们的办公地址,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德叔非常惋惜,又一家创业公司挂掉了,而且创始团队并非无名之辈,最初的五位核心创始人分别来自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360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这样一支创始团队都能失败,不能不让人唏嘘。但商业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当你没办法收获用户和利润,得到的只能是无情。 2015年下半年,当时还是P2P共享租车模式的友友租车在竞争中落后,选择转型新能源分时租赁“续命”。至今一年半时间,终于迎来了结局。 转型之后,德叔曾经与友友用车的核心创始人进行过深入交流,并不看好这次转型。或许在他们内心,也对未来不是充满信心,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 “我们找投资方聊完之后,两个模型,愿意支持我们继续烧P2P,还是烧这个,投资方的意见是后者。”友友用车一位联合创始人对小饭桌说。 说到这里,德叔不得不感叹一下,见过太多创业公司明明已经难以为继,还是在“熬日子”,希望用坚持换取希望。但另一种选择可能是果断结束公司,而不是白白消耗一两年。 友友用车转型的那一刻,在德叔心中已经走到了终局。过去一年半,证明了这个商业模式众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不知道公司的创始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综合来说,为什么新能源分时租赁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一条不归路,德叔总结如下: 缺乏应用场景 在滴滴、神州、易到、首汽约车等出行工具已经满足长途、短途、平价与商务等多种场景后,分时租赁找不到足够的场景应用,以至于使用无法提升; 运营成本高 之所以众多公司进军新能源分时租赁,主要是因为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与补贴,可以大大降低拿车成本。 但是,分时租赁无论是对停车位的获取、运营维护、充电等,运营成本并不低; 无法逾越的牌照问题 虽然新能源车的采购有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但分时租赁公司却难以拿到足够多的运营牌照,只有两三百辆车的友友用车,没有办法实现足够的覆盖和规模; 行驶里程问题 新能源车运营很大的挑战是里程问题解决不了,一两百公里内就要充电。北京的有些郊区新能源出租车只在区域内短途运营,一旦长途行驶就面临无法充电的风险,这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缺乏盈利模式,无法规模化 友友用车初期盈利模式是每公里收取一定的费用,每公里大概一块钱,低于出租车,但加上拿车成本、运营费用无法盈利。而由于牌照问题和资金问题,车的数量无法扩充,商业模式无法规模化,导致融资也难以推进。 进退两难之中,友友用车的创始团队也经历了分歧,经历了裁员,有人出走,有人继续坚持。现在来看,atv,果断结束运营反而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创业是高失败率的事情,只要人在,还可以从头再来,小饭桌愿意送上祝福。在友友用车选择转型后,德叔与其联合创始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给众多创业者,也许对大家会有启示。 德叔:友友租车为什么要转型为友友用车,做新能源分时租赁? 创始人:就是团队转型,每个人的想法参差不齐,这个转型我觉得真到拉闸那一天每一个人想法都不一定一致。 友友最初做的是私家车共享,遇到了几个挑战:一是市场上对手很多,PP租车、宝驾租车、凹凸租车等;二是私家车共享我们发现服务非常不稳定;三是由于社会征信的问题,盗车产业链导致整个商业模型出现问题。 而电动车可以解决其中部分问题,比如由于电池无法回收,包括各种零部件与汽油车有差异,不会面临猖獗的丢车和索赔。而集中采购新能源车统一运营,可以保证用户体验。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团队才希望转型。 德叔:团队的意见是一致的? 创始人:每个人在转型的时候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从决定转型那一天开了一天的会,每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不一样。 我们找投资方聊完之后,就是两个模型我们整个盘算了之后,问投资方你的钱愿意支持我们继续烧P2P,还是烧这个,资方还是愿意试一下新能源车的共享租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