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阿里巴巴集团毫无征兆的召开技术大会并宣布了NASA计划,这次大会面向的参与者是阿里全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因此格外显得特别。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宣布的是关于阿里愿景的内容。 马云在会上表示,要在未来20年构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企业盈利,就像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驱动人类科技和生活的极大进步,阿里构建的新经济体也要建立在新的技术之上。 马云没说的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上个世纪开启的航天工程带来的技术突破直接促成了20世纪若干重大技术进步,并且将类似条形码、手提电脑、手机摄像头、冷冻脱水蔬菜、记忆枕头等当时为了航空需求所研发的航空衍生品转换成如今随处可见的民用产品,对现代社会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美国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每投入1美元,就能从整个经济领域得8美元的回报。这大概是阿里取名NASA计划的隐喻和初衷。 马云宣布这项计划时,1多月前阿里公布了自己新一轮财报数据:阿里第三财季营收为人民币532.48亿元(约合76.69亿美元),atv,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人民币171.57亿元(约合24.7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4.56亿元增长38%。 此时的阿里,已经成长为不可撼动的电商巨头,其营收增速甚至超过了亚马逊这样巨头,但在电商之外,阿里在金融、体育、音乐、文娱、旅游等板块建树颇丰,事实上,阿里不再对营收数字敏感——马云已经公开表示对双十一数据不再关心,比起数字,他更关心二三十年后的零售以及商业形态。 NASA计划代表了阿里一种新的远景和探索精神,相比之下,硅谷对于未来和技术前沿更加看中:Google有X实验室(X Lab)和ATAP(前沿科技项目) 比如像Google眼镜、Fiber 光纤网络、Loon 热气球等一些前沿项目都是谷歌实验室研发出来的。 Facebook也公布了自己的硬件实验室:去年扎克伯格在个人在主页上写道: 今天,我们开放了Facebook历史上最大、最先进的硬件实验室。 未来十年,我们将在这里建造开发各种东西——从Oculus头部设备,到太阳能飞机。 之前,我们的各个团队一直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但这个新实验室将会是一个枢纽,让工程师可以在一起更好地协同合作,让连接世界的进程变得更快。 换句话说,对于像阿里这样的巨头,已经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在总量上能否踩准市场变化中衍生出来的商机脚印和节奏,这也印证了马云一直重复的那句话:我们正从IT时代向DT时代进化。 按照目前已知的消息,“NASA计划”将面向机器学习、芯片、IoT(物联网)、操作系统、生物识别这些核心技术,组建团队,,而这些领域一直是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一票世界巨头的地盘。 与此同时,阿里云是阿里所有产品中最具技术底蕴和全球化经验的一支:根据财报公布的数据,云计算业务的付费客户数当季增加约11.4万,总数高达76.5万;当季收入达到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通过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先后在日本、德国、中东和澳大利亚开设数据中心。 NASA计划背后的是对新商业的思考
马云去年的讲话中已经传统的电商概念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未来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所谓新零售也就是目前的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形态,相对的,旧零售也就是目前线下的零售场景。尽管电商已经无所不能,但很多人忽略的一个事实则是,新零售目前只占总零售的10%不到,线下依然有巨大的市场和空间。 新旧零售的争论,反映了这个一个情况:当视角不一样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依然有利益空间的时候,你很难钱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他也许会懂,也许不懂,但当下的利益会蒙蔽了他对未来的双眼。 我们用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就很好理解这种“壮士断腕”的心态了。这也正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所解释的那样:颠覆性产品,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新市场颠覆(new-market disruption);或者能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低价或更方便的替代品——也就是低端颠覆性(low-end disruption)。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