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告诉《中国企业家》,公司在2015年5月份已经发现存在刷单的事情,采取了一些反作弊的手段,比如跟踪资金走向,开始限定补贴最高额,但是整体上,由于一亩田当时还没有物流环节,不能完全做到闭环,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是监控不到的。 这次舆论风波也直接影响了当时一亩田的C轮融资进程,当时开出高估值的众多投资机构在那次风波以后跟一亩田的交流明显变少了。“当时跟很多家在谈,每家都很看好,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把钱投进来。从2015年初谈到9月份,资金突然一下就断了。”上述前员工说道。 由于补贴已经进行了半年的时间,之前B轮融资的2000万美元大部分投在了人员工资和补贴上。按照上述员工估算,每个月开支在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这些推广并没有为公司带来收入和盈利,“刷了半年就扛不住了”。 “9月份的时候突然发现烧的钱快没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感觉要倒闭了。”该前员工回忆称。 资金的紧张让公司无法做到从容地裁员。8月29日,公司除了技术以外的大部分基层员工,包括全国的地推人员收到了来自人力部的裁员信,涉及范围多达1500人左右。来自被辞员工、媒体的指责又一次让团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邓锦宏这次选择了沉默。在内部,他带领公司的合伙人做了降薪,每个人年薪降低30%。“因为我们确实做错了,公司之前毕竟走偏了。”刘敏坦陈。 “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裁员的确是压力很大,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难道让公司关门吗?”对于那次大幅度的裁员,一位接近一亩田的人士显得有些无奈。 公司开始调整业务线,将原来的交易撮合模式改为信息撮合模式,之前的很多业务线直接关闭了。2015年年初的一亩田是不断地在做加法,建立了很多周边服务部门,包括金融部、物流部等7个业务线。而2015年8月份后,有点臃肿的一亩田开始学会做减法,砍掉了80%的业务部门。 刘敏介绍,2015年3月公司单独辟出一块业务做大厨网,做产地到销地的农产品配送。当时一方面是出于防守美菜的策略,让美菜不会到产地去拓展业务,另外一方面,也在试验是否能在销地凝聚足够单量并打通到产地。为此,公司当时从技术、运营主干中又拉出了十几个核心成员做大厨网,后来看这确实有点激进。“因为主体业务其实没有跟人拉开那么大的差距,没有足够积累,就分心去做一个销地的业务,反而使公司的总体实力摊薄。”刘敏总结称。因此在那次调整中,大厨网在运行了不到4个月之后关闭。 裁员、业务部门大调整使得整个公司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为了挽回人心,邓锦宏重新做了股权激励方案,以留住核心团队。 不过对于一亩田的员工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振奋士气的时刻。 重生 顾铭是2015年6月底加入一亩田的,在此之前他负责百度和91助手的整合,现担任一亩田总裁。 他曾在麦肯锡工作过,邓锦宏邀请他过来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和转型。 顾铭刚来一亩田时,邓锦宏就给他布置了任务,建立一个合伙人制度。在此之前公司完全由邓锦宏自主做决策,而在公司快速发展阶段,这存在着一定管理风险。 顾铭在调研了一个月之后,8月初公司正式成立了决策委员会,由邓锦宏、刘敏、顾铭、高海燕、宋柏林五人组成,决策由之前的垂直决策体系变成了横向沟通体系。 据顾铭介绍,现在公司每周都会开合伙人会议,每个月会讨论公司的战略宏观问题,做决策时先由合伙人共同讨论,最后再由邓锦宏拍板,解决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合伙人制建立起来之后,他们达成的第一个共识就是回到农产品信息撮合模式上,单点做透。 2015年9月,顾铭带着公司产品、运营、技术部门大概70多人到北京门头沟某酒店进行封闭开发,为的是让团队能够抽出当时环境,退后一步看看一亩田到底要做什么。 那时候每天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的碰撞,忙到很晚,只有周天休息。就这样连轴转了大概一个多月之后,一亩田新的APP产品上线了。 “那应该是一辈子会记得的时刻。”顾铭回忆。之前舆论风波的时候,内部员工都不敢说自己是一亩田的,而从酒店走出来的时候,感觉大家都抬头走路了。 产品上线3个月后,一亩田用户下载量涨了近3倍,这比顾铭预想的还要高。这让邓锦宏和一亩田的团队似乎又找回了些许自信。 在此之后他们所做的就是化繁为简,做好让买家找到靠谱的卖家、心仪的产品这件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