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东X事业部所研发的首辆无人配送车,则像一个银灰色的特大号扫地机器人,进行路试的无人配送车也能够像小G一样实现拐弯、规避路障等。 据悉,这辆无人配送车一次出行平均可以配送6-8个包裹,还可以对京东自提柜进行投递,2.0版本支持接收京东无人机自动远程摆渡过来的包裹,就像空中加油一样。 在国外,无人配送车的发展似乎距离大规模量产进行商业化使用更近一步,其中亚马逊的表现格外抢眼。 就在两个多月前,亚马逊的送货无人机Prime Air终于在英国剑桥试飞成功,从接到订单到包裹送达总计耗时13分钟。这已经是亚马逊无人机第九代。但是,由于城市上空空域规划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亚马逊何时开始面向公众正式推出Prime Air服务还是未知数。 无人配送概念在创业公司里依然炙手可热。 在美国,一家叫“飞船科技”的机器人公司已经在一英里范围内展开机器人配送外卖的测试,这款六轮的无人配送车通过计算机视觉避障、GPS定位速度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实现避障,用户在APP里下单后,机器人就可以最高承载9公斤的货物按照设定好的路线送货,并在15到40分钟内送到,用户点开手机中的链接后才能打开盖子取出外卖。 无人配送的困局 目前来看,无人配送领域面对三大问题: 首先是技术的商业化问题。商业化需要满足高精准度、高效率和低成本三个条件,但是很显然目前不管是无人配送车还是无人机都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动辄几万到十几万的无人车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呢?它的性价比有多高?效率又是否真的比人工强?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其次是交通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是依照传统驾驶习惯规划的城市道路是否能够满足无人配送车的需求?就连配送员小哥在路上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无人配送车是否又能智能到可以妥善处理的程度呢? 美团的招聘信息发出后,美团一名高层随即转发朋友圈表示,机器人在很多场景中可以应用,但是与此同时,这一领域的进步,还需要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是无人配送货品的安全性。目前无人机送快递局限于特定范围、特定场景,甚至还面临着未知人为性攻击和自然环境的风险,且无人配送的货物也会十分受限,贵重物品和易碎物品都要考虑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因素。另外,不管是无人车配送还是无人机配送都绕不开电池续航这个问题,这又涉及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 另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相关部门对无人车配送的监管态度还没有明确,相关的法规也没有落地。 更重要的是,无人车配送是否能够像配送员一样灵活,直播,我们大可以开一下脑洞,哪天你接到配送无人车打来的电话,一字一句地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快递,家里有人吗? 如果你家没人,它又是否智能到可以帮你放到楼下的小超市里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