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曾在能源领域布局。其中的太阳能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除了大陆间接的太阳能事业外,2015 年 12 月,鸿海与软银以及印度 Bharti 合资成立了 SB Energy,并成功标下印度国家火力发电公司的太阳能服务,将建立 350MW 的太阳能发电厂。 这种重度垂直的领域,比如能源、健康、医疗,也是GE、西门子、飞利浦、东芝等巨头的地盘。而这几年,韩国三星也在强力冲刺,在它的版图里,这部分恰恰也是它面向未来转型的方向。由于手机业务不久前遭遇一定危机,加上掌门人李在镕遭遇调查与拘捕,三星的转型速度一定会加快。 就是说,郭台铭的危机感应该非常强烈。当人们为三星担忧的时候,我感觉它的老对手的焦虑似乎更重。 要知道,苹果虽依旧是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但手机出货整体增长乏力,尤其核心重镇大中华区开始明显萎缩。2017年,即便苹果iPhone8大卖,想再持续创造过往几年的神奇,几乎不可能了。手机业已经高度成熟。而且,鸿海的苹果订单正被持续被分流。它与苹果之间,虽然不会分裂,但未来,双方都不可能将自身的命运押在对方身上了。 郭台铭已经67岁,压力应该很大。看上去依旧青春不老,但他至今仍未能破除两大魔咒。 一是接班人话题。早在2002年,郭就开始思考6年接班计划,就是到2008年,通过建立联邦制组织架构,从中选择接班人。2006年至2007年,他已将日常营运重任分化交给9大事业群总经理。其中,二弟郭台强因年龄与他接近,且已发展出正崴,接棒可能反小;三弟郭台成40岁出头,年轻有为,且掌握最大现金流业务,外界认为非他莫属,2006年,他突得血癌。2006年年终尾牙当晚,郭台铭重申2008年退休计划,写了一幅“争权夺利是好汉,开疆辟土真英雄”的对联,送给台下许多高管,说是鼓励年轻干部抢班夺权。但实际上,他依然嘱意郭台成,认为他能好起来。只是,2007年,郭台成再度病发,夏天就病逝了。 郭台铭的儿子郭守正无意电子代工业,颇让老头恼火,但无法强制。他的大女儿郭晓玲缺少专业能力,不可能接班。自那以后,郭台铭不但没有向下分权,反而重回前台。一直执掌局面到如今; 二是股价魔咒。2009年,郭台铭对投资人说,鸿海股价若不能重回200元以上,他就不退休。而截至上一交易日,鸿海股价89.5元新台币。即使翻番都无法达标了。 未来一段,如果不能尽快强化2B业务布局,并在营收与利润方面有相当的成长动能,即使手机、PC等产品线的代工版图继续增长,甚至通过垂直整合深度布局,比如收购夏普后可增强与苹果合作的粘度,但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鸿海的概念开始陈旧,将很难获得资本市场追捧了。 2016年经历了IPO后历史上第一个衰退年,2017年将是鸿海发展史上的关键枢纽。郭台铭与鸿海必须在这一年将过去确立的新愿景,进一步落地,并形成一定的势能。 所以,同一天,另一大战略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鸿海与软银的再度牵手。上面提到了,双方在印度已有太阳能工厂项目,事实上之前双方在电信相关的领域也有合作。也包括移动互联网领域。是啊,软银旗下的ARM,它的生态落地,就需要富士康在终端代工领域的支撑。 事实上,鸿海与软银的合作领域确实已相当广泛。2016 年 10 月,鸿海与ARM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鸿海及软银继 Pepper、太阳能后的合作项目,将有利于鸿海抢攻物联网 (IoT) 市场。 但这次的牵手,则是侧重投资。我想,这一布局,相对于牵手夏普、印度能源厂、与ARM的研发中心,将直接体现产业布局的速度。那就是嫁接软银的产业力量与投资经验,整合自身资本、全球强大的制造力、技术、产业链整合能力,当然也包括一部分通路,来快速换取一个新的市场。 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巨头鸿海也将进入一轮资本驱动的行业整合增长周期了。 郭台铭表示,这一合资公司,符合集团整体投资策略,有利于探索和发掘崭新的投资机会,推动集团永续发展。而且,关键的是,合资公司将由鸿海进行管理。 双方没有更细节的表达。但我断言,它们将集中在物联网、行业互联网领域。结合富士康的主业,它应该会借助资本培育手机之外的多种智能设备、工业智能产品、机器人等单元。当然,不会是纯粹的硬件,一定是软硬件系统。因为,我们看到,软银与谷歌、鸿海与谷歌之间,已经有强烈的磁化效应。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