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D轮融资。而因为投资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微信公号上微信用“超过3亿美元”而非ofo宣布的4.5亿美元相冲突,外界质疑ofo夸大融资额度造假。随后ofo又对外回应,融资本身包括股权和债权融资,4.5亿美元的总额并没有问题. 虽然闹了一圈乌龙,其中的真真假假我们无从得知。但今天想抛开表象就共享单车盈利这个话题来谈一谈,既然共享单车这么火,那么它会不会成为继共享出行之后,又一个资本的大泡沫? 会不会像滴滴一样,在苦战多年终于独孤求败之后,却迎来了严厉的监管,空有千亿市值而盈利乏力,烧的几十个亿何时能挣回来是个巨大的未知数,让广大投资人欲哭无泪。 共享单车前景看好但障碍重重 随着城市人口、车辆越来越多,拥堵日益加剧,在深度挖掘交通潜力日渐见顶的情况下,单车出行作为环保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有效手段,其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追捧。 所以在今天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小白车、小绿车齐上阵,一时间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单车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有媒体戏言,要入局的得尽快了,不然颜色都要被抢完只能杂交了。而话音刚落,杂交的共享单车也已经出现街头,小黄车和小蓝车的宝宝——黄蓝相间的永安行也加入了战场。 既然资本市场一致看好,而人民群众也因其便宜的价格和停放的方便而喜闻乐见,那么共享单车真的会是一门好生意?在我看来未必,虽然蚊子腿上也是肉,巨大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的政策风险,是共享单车绕不过去的砍。 隔几天就能看到共享单车“又下一城”的报道,似乎唯有快速扩张才能彰显这个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笔者看来,其目前还停留在有限空间的争夺上,缺乏深耕、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会成为后期必须要补的功课。 所谓覆盖40多城市、炫目的市占率都是华而不实的表象,每个城市进行核心城区的简单占位,除了可以抬高估值,其实并未深入切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市占率更是没有参照价值。 骑行的场景虽然看上去很丰富,但都是碎片化的,骑行过程中并不适合多服务的触达,难以形成场景闭环,一旦骑行结束,用户也就离开了,并不会过多停留。而作为生活服务类场景,在骑行前更是难以让用户驻留,唯有需要使用才会打开APP扫码骑车。 从整体来说,虽然初期可以借助共享的模式快速拓展市场,获得用户量,其增长数据让人咂舌。但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同类型产品的切入带来的市场饱和,优质市场的存量有限性,共享单车很快会面临发展的瓶颈问题,届时,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 尤其是骑行之外的时间,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这个会成为横亘在入场者面前的必须要考虑的现实因素。 共享单车发展快速但盈利前景不明朗 经常有阴谋论者将都将摩拜每人299元、ofo每人99元的押金说成是创业公司的“套路”,并断言其中“水很深”,说共享单车运营方仅仅是靠押金就可以大赚一笔,毕竟用户用车需求永远存在,atv,这笔钱就永远保留在运营方的账户里。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摩拜在2017年第一周的WAU(周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84.9万人,按照每人缴纳299元押金计算,摩拜单车沉淀的资金额度可达约17.6亿人民币,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扩张中。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共享单车用户押金在企业发展早期可能会被挪用来发展业务,但一旦市场规范化,不管是从对用户负责还是从监管层面来说,其设立专用账号实行专款专用的是必然的选择。 2月28日摩拜即表示已经与招行合作,招行将对监管账户内所有资金进行严格审核、监管,确保押金的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而小蓝单车也表示,押金一直放在支付平台上,未作其他用途,相信其他平台会陆续跟进。 那么既然共享单车以押金为赢利点的设想已经破灭,那么随着市场面的铺大,在面临盈利问题时,他们将如何获取利润呢?毕竟摩拜CEO胡玮炜说的“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虽然激情满满热血沸腾,但做企业真不是做公益,就算她可以接受,投资人几十亿的真金白银可是要回报的。 共享单车最有可能的赢利点,还是在于用户一块钱一块钱的车费,和滴滴一样,在抢占市场养成用户习惯后,靠涨价盈利,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怎么补贴你,以后还是要怎么捞回来。共享单车相对于滴滴的优势在于,因为客单价的低廉,用户感知不是那么强烈,从1块涨到2块,骑车的人并不会因为涨了一块钱而有明显的减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