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是第一个倒在付费沙滩上的勇士,在那之后,手握多项核心版权的乐视,手握英超IP的新英,手握NBA等篮球版权的腾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盈利点还多是来自分销版权与品牌赞助,没有谁在付费会员领域交出过让人彻底满意的答卷。 那么,j2直播,是真的用户不愿意付费吗?恐怕不尽然。据艺恩网《2016中国视频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增速为241%,已然成为北美、欧洲之后全球第三大视频付费市场,预计2017年中国视频付费用户将超过1亿。而2016年QQ音乐的长期付费会员数已经超过1000万。 ▼在视频领域,付费用户已经形成规模
在视频与音乐领域都颇为成功的版权与付费策略,为什么在体育领域仍然无法取得突破? 二 用户不愿意为体育付费会员埋单,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个最让行业寒心的观点是,体育观赛消费的确没有成为刚需。这的确是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在多家体育媒体的努力下,通过泛娱乐等手段,通过中超天价引援等噱头,头部IP的关注度还是在逐步攀升的。 例如,腾讯体育在15-16赛季的NBA直播数据显示,其独立用户达到4亿,而直播用户达到1亿。而2016年11月,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透露,乐视体育的会员已经超过了300万,2017年初刘建宏也在采访中表示,2016年乐视体育的营业收入是24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体育观赛的需求正在逐渐提升。 ▼15-16赛季腾讯NBA直播收视数据
其次,是技术不达标。 乐视体育刚刚拿下中超转播权时的前几轮比赛,的确出现过技术问题。而本赛季付费转播英超的新英体育,也因为服务器过载等问题,在开始前几轮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是刚刚接手NBA的腾讯体育以及独播西甲的PPTV,也都曾被人诟病过。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大家都在努力提升着技术水准,卡顿等问题正在逐渐减少。例如这次接盘亚足联版权的体奥动力,就在去年投入5000万,打造了占地近千平方米的信号制作中心,乐视体育办离小武基之后,也告别了断电断网等问题,转而获得了一个拥有25个演播室的新演播中心。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乐视体育美誉度降到目前的谷底,仍然有人幽幽地给圈哥评论——其实乐视的转播技术还是挺不错的。 ▼体奥动力的全新制作中心
接受了付费时代的詹俊曾发微博表示:“你让观众为此埋单,那你就有义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目前看来,无论是谁转播比赛,服务质量的提升都是必须要做到的,不然用户都可以用口水和钞票来进行投票。 当日,目前看来,以上两点用户角度的问题,都在得到逐渐的改善。然而,下面的这个行业角度的原因,或许是行业人士需要认真考虑的。 三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由于电视转播仍然停留在免费转播的时代,导致大家付费观赛的观念仍然没能及时跟上。 2016年末的Lesports Connect峰会上,乐视体育联席总裁刘建宏曾公开表示:“我们将版权抬到了天价,那么商品就应该符合商业逻辑。我认为,不应该有那么多电视台免费播出中超,这是对中超商业价值最大的伤害。” ▼“商业,还是公益?”
言下之意就是,由于有地方电视台和央视的转播——后来还挤进来了每一轮有一场的暴风体育,乐视体育的“中超独家”显得名不副实。在这种“公益当先”的情况下,乐视体育通过中超吸引会员的战略很难收到效果。 同样受到波及的,还有乐视体育此前采访中表示“最最重要的版权”——12强赛。当国足奇迹般的杀入12强赛后,拥有亚足联独家全媒体版权的乐视体育原本有机会全平台独播12强赛。然而由于比赛仍然需要提供给电视端的央视来播,乐视体育只能做到网络平台的独播,影响力也是大打折扣。 圈哥并非支持新媒体平台通过独播版权,把这些本该全民观看的赛事圈在小的媒体平台上,我们只是想要就事论事——如果中超、CBA、亚冠、12强赛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比赛,无论如何都要分销给央视平台免费来播,那么这些赛事的版权炒到再高的价格,都很难采取会员付费这样的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