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那只企鹅,刚满十八岁了。 1999年2月10日,一款名为「OICQ99a」的软件出现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下载站,介绍更是简洁明了:「点击下载中文网络寻呼机」。 在韩寒导演的电影新作《乘风破浪》里,虚构了小镇青年「小马」这个角色,热爱编程的他无法融入旨在发扬英雄主义的迷你社团,而被穿越回来的邓超发现他其实应当离开这里南下深圳。 「我想让人们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寻呼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就叫OICQ。」 「小马……你,姓什么名什么来着?」 「我姓马,名化腾。」 现实和架空的无缝交融是韩寒惯用的黑色幽默,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寻呼机市场的蒸蒸日上,委实让人难以想象它终将会是昙花一现的泡沫。 马化腾在创建腾讯之前,已在深圳本地一家通信公司做了五年的软件工程师,他见证并亲历了寻呼机对于人类沟通模式的重塑,并相信这种「随时找人、随时回应」的产品可以搬到互联网上。 就像辉瑞公司本来是想研制心脏病新药却不料发现了药物对于壮阳的意外疗效的故事那样,立志于做成网络版寻呼机的OICQ在寻呼机市场一落千丈之后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开创了社交网络的崭新王朝。 有关腾讯的创业史,无论是林军的《沸腾十五年》还是吴晓波的《腾讯传》,都已经被还原得事无巨细,在真假难辨的历史片段里,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时代记忆也如徐徐展开的胶卷那样,霞明玉映。 时间能够模糊太多初衷,即使是在腾讯的入职培训中,关于QQ的企鹅形象来源都出现过多个版本,有说是向同样采用企鹅Logo的开源系统Linux致敬的,有说是设计师将飞鸽传书的鸽子「不慎」画得更像企鹅的,有说是以这种极地动物寓意沟通没有边界的…… 只是,无论起源假说多么不可靠据,汇聚之后的结果终究是一锤定音的:这只企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网民相互连接的起点,一十八年风生水起,千帆过尽罗盘不改。 在一条题为「看过这些软件界面的人都老了」的帖子底下,QQ 2000的视图和Winamp、超级解霸、红警之毁灭公爵、RealPlayer并列,跻身暴露年龄的榜单前列。 在从OICQ更名为QQ之后,腾讯等到了名为增长的高速列车,2002年,QQ群、QQ秀、隐身功能相继发布,QQ的注册用户突破1亿大关,马化腾也不再持有「卖掉QQ」的念头。 「凡不能杀死你的,都使你更加强大」——尼采如是说道。 毫无疑问,QQ是腾讯生态的母体,再其不可撼动的关系链的配置下,衍生业务如同铁屑之于磁石那样吸附而至,而这也成为腾讯曾经备受争议的风格:它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都将彻底清扫原本的竞争格局,形成独大之势。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腾讯从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出发,横跨游戏、门户、邮箱、浏览器、下载、安全、电商多个领域,四方征战,从未失手。 最有甚者,连「屏幕截图」这个功能,都长期被QQ变相「垄断」,如果不用QQ面板上的截图按钮(或是快捷键),很多用户都会发现自己丧失了截取屏幕这项能力。 分水岭出现在2010年,来自周鸿祎的踢馆,那是腾讯有史以来距离生死存亡最为接近的时刻,而在围观者甚众的喧嚣声中,坐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期待几无掩饰。 纵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要能够驾驭时势,「BAT」都经历过这样的抉择,处理手段也不尽相同,马云在面对「淘宝围城」时强硬表示「哪怕阿里巴巴倒闭他也不会放弃(推出淘宝商城,即天猫的前身),李彦宏在「魏则西事件」发生近一年后方才痛定思痛的引入陆奇改革公司,而马化腾则在反思腾讯何以孤立无援的过程中,做出了对腾讯发展至关重要的决策:开放。 QQ依然是开放战略的桥头堡,腾讯甚至引入了第三方的游戏产品,分享QQ产品矩阵的丰厚流量,直接和自家的现金流业务同台竞争。 对于腾讯而言,立木建信的程序,莫过于真金白银的分成,在将信将疑的第一批合作伙伴进入之后,这种平台体制的效率就已经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