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话提醒了他,他们此前的做法是努力为用户提供什么,却鲜少思考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0到1的探寻中,核心到底是2B的品牌商资源,还是2C的用户流量? 前些天,民谣歌手赵磊在《歌手》节目上,凭借一首低吟浅唱的《成都》爆火。民谣行业的低门槛,让人觉得离舞台上的他似乎只隔着一把吉他的距离。 音乐教育产品Finger的前身“蝌蚪音客”便是一款主打乐器导购的音乐社交产品,在创始人张桐看来,一方面,近年乐器市场增势巨大,尤其线上店铺新开设数以100%趋势暴涨;另一方面,与巨头占位的版权发行、起量相对困难的商演市场相比,音乐电商市场尚能跑马圈地。 不过做了大半年后,张桐发现,乐器电商规模化的打法难以适用初创团队,而音乐+教育能够收割大量最刚需的定向消费人口。相比无规律性、复购周期长的乐器品类,高频的音乐教育市场是更好的切入口,由此张桐创业的重心从2B转向了2C。 2015年圣诞节期间,Finger App正式上线,主打在线音乐教育,定位音乐兴趣学习群体。张桐告诉小饭桌,目前Finger拥有1000多万激活用户,上线半年即冲进App store音乐榜前十,并拓展了课程教学、社区交流等方面内容,朝平台化方向发展。其中,2016年底上线的直播版块,入驻导师数量上百,课程复购率达70%以上。 ▲Finger产品页面 继获得来自险峰长青和寒武的850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后,Finger于去年年中获元璟资本的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Finger如何在新用户增量巨大的音乐教育市场中突围呢? 以教育内容撬动消费者需求 2015年10月底的一个晚上,张桐例行与几个同事在公司附近就餐,边吃边讨论工作。席间,一位运营同事关于用户需求痛点的话突然击中了他。 当时的蝌蚪音客已有近10万用户,不算多也绝对不少,但张桐明显感受到了上升的阻力,“总觉得哪里缺了点儿”。同事的话提醒了他,他们此前的做法是努力为用户提供什么,却鲜少思考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0到1的探寻中,核心到底是2B的品牌商资源,还是2C的用户流量? 耗费两个月,Finger上线,在张桐看来,内容依赖型社区终究是靠人来生产,他要做的就是甄别两端的人与内容,然后进行流量匹配。 直播,音乐教育App的突围秘诀"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214/0S30M100_0.jpg" /> 而从最开始的单一形态到如今的差异化内容、从主打小白底部用户到如今侧重腰部用户,Finger在产品形态迭代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张桐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官方课程的尝试与教育场景的定型。最初内容转化相对较少,谈不上社区氛围的运营与用户分层,工作主要集中在训练计划能否具备用户粘性,此时瀑布流形式是最好的选择。 2-3个月后的第二阶段,用户分层已经开始显现,伴随而来的是用户体系的相关运营,包括其整个成长刺激和等级机制,Finger开始有了顶级用户的认证、热门等; 第三个阶段中,用户和内容开始出现多样性,所谓的大数据算法出现作用。通过后端抓取用户习惯,分析提炼用户信息,进行定向的用户推送,努力实现小范围的千人千面效果。 到第四阶段,重点在于用户关系链的生成。除了纵向的顶级、腰部与底部关系链,社区还需要横向关系链。此时Finger除了算法推荐之外,努力将一些场景扩展到大规模群体,在分层用户基础上形成交互。比如在兴趣用户与培训用户之间开设了私信。 目前在内容方面,除了Finger自身的PGC课程小团队,其余均为UGC内容,主要包括入驻的音乐教育合作机构、授课老师、音乐相关的网红达人等。授课老师定时开展在线课堂,售卖课程;在其他平台已有一定受众粉丝的网红们,每周更新自己的专栏版块。当前Finger已不仅限于音乐教育内容,音乐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