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面上已经有了杜蕾斯、冈本、杰士邦、诺丝等知名玩家的情况下,由年轻人创立的新兴品牌,如何从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围分得一杯羹,而且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大象安全套或许能给创投圈贡献一点启示。 文| su小吱 大象安全套打“出生”起,便自带“光环”:创始人刘克楠的“90后”和“小米”的标签,给它带来了不少关注度。 但近两年,大象安全套似乎“消失”了,至少大有销声匿迹的态势——官网不再售卖产品,媒体报道稀稀落落。甚至曾有网友在知乎上提过一个大象安全套活得怎么样的问题,三个回答中有两个是否定的。 大象安全套到底“活得”怎么样?36氪近日对其进行了专访。专访对象不是刘克楠(采访当日不在),是另一位创始人赵川。从对赵川的采访来看,大象安全套比外界猜想的要乐观:2015年4月即已实现盈利,2016年的销售额近亿元。 赵川表示,atv,在过去的两年中,大象安全套的确非常低调,但不发声并不意味着过得不好,而是在练“内功”,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用户体验、品牌价值和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在市面上已经有了杜蕾斯、冈本、杰士邦、诺丝等知名玩家的情况下,由年轻人创立的新兴品牌,如何从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围分得一杯羹,而且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大象安全套或许能给创投圈贡献一点启示。 从单手撕开的牛油盒到秘制的润滑油,一直在做用户体验改进 “可能前两年大家觉得大象的品牌是靠营销做起来的,而忽略了我们在产品背后做的大量工作。”赵川说。 单手撕开是大象安全套最早的一个卖点,它改进了两大痛点:一是便捷性,因为传统包装的安全套要用两只手撕开。二是安全性,传统包装两边都一样,戴反容易导致意外怀孕。大象安全套的包装打开后,储精囊是朝外的。 不过赵川坦言,大象从2013年年底开始做单手撕开的安全套,2014年1月推出了第一代产品,但当时非常不理想。除了单手撕开这一功能点的体验还不够,其密封性也不好,一上飞机由于压力差就容易漏。之后,团队都在做用户体验的改进,2014年9月才趋于稳定。 赵川介绍,能单手撕开的大象安全套的盒子(非大包装盒)学名为牛油盒,早期和奶精盒子很像,可以看作奶精盒子的“压扁版”。如今,大象装安全套把小盒底部改进成了凹状,安全套的套环就落到了凹形槽中。不仅使润滑油能更好的浸润和渗透到安全套上,同时使盒子内部的空气更少。加之底部是特殊材料的硬壳,上面是铝膜,当上面受外力或压力的时候,能被底部分散。既不容易被外力戳破,也不会出现渗漏现象。为了让单手撕开体验更好,大象还为安全套“折痕”对面的盒子边缘设计了方便用户捏住的弧线形。 “这种牛油盒中国原来没有过,我们做了设计图后拿到工厂,没有一家能生产,包括原来生产奶精盒子的工厂也不能。因为奶精盒子没法单手撕开,撕开后会有残留。上下材料都不一样,而且奶精更厚,压力表现不一样,中间的空气也不一样。想做到既密封又能单手撕开,中间有精密的压力值和热力值。” 赵川透露的数据是,这个牛油盒子(不装安全套)只有0.9克,但大象为了把它做出来,废了6吨的原材料做测试。 他还透露,现在市面上能生产牛油盒的磨具和机器都是大象设计,联合工厂生产,然后教工厂调试和使用的。大象也为之申请了设计研发专利。然而,一些工厂却把这些的磨具和机器卖给了同行,导致市面上有了很多非大象品牌的牛油盒安全套。也就是说,大象安全套被侵权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侵权竟还有大象的帮忙。“即便其他工厂有这样的磨具和机器,没有我们调教,也做不出这样的产品。我们帮同行侵权自己,是不是有点愣?” 赵川解释,大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极其重视,与工厂的合作协议中保密和违约金都签得很清楚。知道被侵权后,心里也非常不舒服,因为做这个产品花费精力很大。但后来发现,市场对于牛油盒的需求在激增,用户对它的好感度和粘性非常高。不光喜欢大象的,大象缺货的话,他们还会去找其他品牌看是否也是用的牛油盒,因为他们真的觉得单手撕比双手撕更方便。 “我们创业之初,选了很多方向才选了安全套。不是一定要做安全套,而是觉得安全套这一个事儿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做。安全套在中国那么多年,却在产品上改进非常小,不管是品质还是包装。都说消费在升级,但升级啥呢?升级价格吗?我们做大象安全套,是希望做普惠或普世价值的东西,给行业做一些改变。我们甚至希望,将来中国所有的安全套都用牛油盒,专利也可以不追究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