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各类红包大战也是此起彼伏。这不,大家还在到处求敬业福时,微信就突然上线“面对面红包”的新功能。与腾讯支付宝直接粗暴的打法不一样的是,搜狐新闻在发布了一系列吴亦凡、杨洋的新年、圣诞祝福短视频后,也请两位当红“小鲜肉”舞动起了红包,这让大家在享受优质新闻资讯的同时,还能在狐友中收获互动、分享的乐趣,春节回家一路乐不停。 不过,作为五大门户网站中最先向移动新媒体发起进攻的平台,也是国内首个用户数过亿的客户端,搜狐新闻的惊喜自然不止于红包。新年开始,搜狐除了邀请吴亦凡、杨洋作为代言人,“搜狐新闻先知道”品牌思路也在全面铺开,并迎来了自己的好消息: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中,85后的比例占到了总数的49%,24岁以下年轻用户的比例达到了24.1%,而且,在品牌年轻化的同时,搜狐新闻客户端也在品牌品质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年轻用户不断补充着文娱、体育、科技等板块的活力,而房地产、金融和地车等板块的用户则以25岁-40岁为主,并多为居住在一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这是一群极为高价值的用户,那搜狐新闻又是如何“潦倒”他们的呢? 一、技术+内容,担任品牌进化急先锋 由于互联网彻底打破了地理隔阂,新闻客户端行业内的马太效应尤为明显,而且新闻客户端本质上只是把传统媒体之间的发行量和收视率之争转换为流量之争,为避免提前出局,各新闻客户端只有寻找新的流量来源。 于是,个性化新闻阅读内容成为各新闻客户端的终极法宝。 因为,根据腾讯应用宝、企鹅智酷联合发布的《(十月)中国Android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内容决胜的新闻资讯行业,个性化新闻推荐产品的平均用户使用时长在过去一年里增涨了55.3%。而且年轻用户更偏向兴趣类资讯,报告里还显示,对个人兴趣内容的偏好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19岁以下用户对个人兴趣类资讯喜爱度最高,占据比例的38.4%。 而能否优质精准的个性化阅读内容则取决于新闻客户端的技术实力和内容能力。 技术上,在移动端用户的内容获取方式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从“Pull(拉)”变成了“Push(推)”。人们不再用RSS去聚合一堆内容回来,反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守株待兔:你推什么、我看什么。 于是,搜狐从内容产业的核心元素——推荐算法做起,一改过去的PC模式,减少feed信息流的信息量,而强调内容的质量、真实性和个性化。2015年,搜狐新闻就首次推出了编辑推荐结合大数据推荐的展示模式。这就直接区别于那些过度依赖于算法最后沦为标题党甚至出现虚假新闻的新闻客户端,让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气质一下子变得清新起来。 内容上,新闻客户端内容之争,本质是内容创造者的争抢,目前国内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来源主要分为三类:PGC、UGC和AAC(算法产生内容),也就是除了专业人士产生内容,新闻APP就依靠转载其他媒体和自家媒体生产内容。而随着自媒体风潮的兴起,部分新闻客户端更是将目光投射到自媒体身上。搜狐最早切入,打造“订阅平台+实时阅读”的应用,推出搜狐公众平台,吸引了很多自媒体入驻,主打个性化的自媒体内容。同时搜狐凭借自己强大的媒体团队,还成立了原创中心,以增加自身内容创作能力。此外,搜狐新闻还在大力加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频、短视频内容,并强化了垂直化内容和重大新闻事件的相关内容,比如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上,CTR数据显示,54.9%的受众通过搜狐视频客户端获取奥运视频内容。类似《奥运早新闻》、《全景里约》等等搜狐自制视频节目也获得年轻用户的一致追捧。 于此同时,搜狐还提供了一些个性化内容和功能板块,比如个性化定制开机画面、开设“我的”社交分享模块等等,这对年轻用户而言,绝对算是重磅炸弹,因为当个性化资讯市场价值被显性化,新闻资讯app从用户量级之争上升到场景之争,用户体验的细节之争。 这些技术的积累、细节的打磨、内容的沉淀让搜狐新闻快速获得了轻量化阅读的体验,有利于形成错位竞争。 二、邀请吴亦凡、杨洋担任代言人+新春红包,“搜狐新闻 先知道”品牌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