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岳:无论是宗先生也好、董女士还是曹先生,他们都不年轻了,今天他们还致力于为实体经济发声,很多老外都觉得很佩服,他们认为中国人很有意思:除了穷人爱干活,富人也爱干活。 但是可能到了下一代,不要说其它人,就是这些富人的二代三代,都不见得愿意这样干活。现在一个 18 岁的孩子创业,还能做出工厂来吗? ◆ 吴晓波:现在 90 后做工厂的好多,方法不一样而已。 ◆ 冯仑:我举个例子,非常有意思。过去一个人如果敢做自行车,他一定是厂长或者车间主任出身。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设计完,把后面的工作全都交给供应链,那你说这是是实体还是虚拟经济? ◆ 吴晓波:像今年最热的摩拜和 ofo 单车,其实是个实体经济,但是他们自己生产,找人代工,一辆车最早造的时候 1200 块钱,现在是 370 块。 我到海尔去做调研,atv直播,有很多跨国公司的冰箱请海尔代工。海尔公司有个团队做笔记本电脑,就请福建的工厂帮它代工。代工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创业非得自己办工厂?
▲ 实体和虚拟经济之间,难有明确的划分 ◇ 文茜:我们以为科技进步一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的确是这样,但是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开始失业,贫富差距大幅拉大。 ◆ 吴晓波:我觉得失业挺好,有些小孩子就是不要工作,或者他的工作只跟兴趣有关。我认为我女儿以后失业的概率就很高,但是她一定是主动选择失业。上海这个城市,90 后的毕业生,一年之内的主动失业率是 30%。 ◆ 冯仑:这是两回事,过去失业就是没收入,现在很多人不上班但是有收入,社会还是稳定的。很多小孩做直播,什么长相都可以做,什么直播都做,甚至有直播睡觉的。 ◆ 吴晓波: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他觉得很好,所以不用担心小孩会失业,现在失业等于自由。
▲ 现在的毕业生,认为失业不是贫穷而是自由 ◆ 秦朔:我觉得文茜刚才提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一个社会再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很难切换自己的身份。而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对技术工人和职业技能都非常不重视。 今天很多企业家非常苦恼:我们提供宿舍,有网络、热水和空调,而且今天生产线的便捷程度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卓别林时代那样,为什么你们还不愿意当制造者 (maker)? 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关心他们的教育,整个体系消失了,那跟德国的差别就很大了。 ◇ 文茜:秦朔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包括台湾在内,整个中国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它封闭、不肯改变、排挤新的东西。因此教授只在意自己的既得利益,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孩子们毕业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力。我自己就在大学教课,说得都是实话,这个问题会影响整个未来的发展。
▲ 很多年轻人的观念都是受到教育系统的影响|《铁证悬案》 对实体经济的期待
◆ 秦朔:我觉得实体经济的困难只会加重,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游戏动画真正成功的人不多,我们做自媒体也很辛苦,所以你得自己去超越这份「难」。但是「困」的这一面,宗庆后他们的提醒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在的确有很多非常不平等的政策,需要社会政府正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