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6 月,滴滴推出了顺风车业务。滴滴顺风车是典型的共享经济模式,它采用异步的方式为真正的车主与乘客间建立联系,允许车主与拥有相同行程路线的乘客拼车出行。 顺风车是滴滴对拼车业务的尝试,直播,不过因为顺风车需要车主提前发布行程计划,乘客也要提前预约并与车主沟通,使用流程较为复杂,滴滴顺风车提供的更多是固定路线服务(比如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通过顺风车拼车上下班)和长途跨城出行。 快速发展的滴滴顺风车在 2016 年春节期间借势冲量,宣布加入春运行列。根据滴滴提供的数据,滴滴顺风车在持续 40 天的春运期间共计运输 190 万人,相当于增开 2658 列 8 节动车组,平均行程距离 179 公里,共有超过 5.4 万乘客获得司机的免单。从这个角度看,滴滴顺风车已经成为春运的运力补充。 继顺风车上线 1 个月后,滴滴又先后发布了“滴滴巴士”和“滴滴代驾”。
(图片来自:中华网) 滴滴巴士上线时,公司表示将投入 5 亿元发展该业务,计划于 2015 年内拓展至全国 30 个以上城市。 基于滴滴快车、专车两大核心服务积累的数据,滴滴巴士可以更加精确地设计定制公交路线。到 2015 年 10 月,官方数据显示滴滴巴士已经在北京和深圳开通超过 500 条线路及 1000 个班次,服务了超过 50 万用户,平均上座率超过 60%,再次乘坐率达到 80%。
(滴滴巴士,图片来自:微信邦) 同期发布的滴滴代驾如今也成为了滴滴出行一个体量不大却非常重要的服务。 2015 年 7 月,刚刚完成 20 亿美元融资,拥有 35 亿美元现金储备的滴滴发布了“滴滴代驾”,与已经提供了 3 年代驾服务的 e 代驾和一些老牌互联网代驾公司展开竞争。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滴滴代驾已经在 2016 年第一季度代驾服务市场中获得了 61.3% 的市场份额,该行业原本的领先者 e 代驾以 38.4% 的份额位列第二名。 建成了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公交业务矩阵的滴滴形态上更加接近综合的出行平台。在 2015 年 9 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用程维自己的话说,滴滴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把所有交通工具搬到网上”。 2015 年滴滴平台化转型的主题是开发新业务,2016 的主题则是业务升级与转型。6 月 2 日,滴滴巴士升级为滴滴公交,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入了公交线路查询服务和实时到站信息功能。并与公交集团、交管部门展开合作,利用大数据帮助公交集团提高公交服务效率。在具体运输业务方面,滴滴在 12 月 15 日宣布推出小巴业务,拥有最优路径规划、专人专座、虚拟站点等功能,解决城市居民“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 另外,滴滴还在去年 10 月份和今年 8 月份发布了滴滴试驾和滴滴租车,试水汽车销售和租赁。
从单一的出租车发展到集快车、专车、公交、试驾于一体,滴滴出行的平台化转型在 2016 年初见成效。考虑到小巴、试驾、租车等多项新业务仍然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已经经历了两次补贴大战的滴滴出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将这些服务培育成可以支撑其估值和投资者回报的现金牛业务。 滴滴的不确定性 在滴滴出行平台建成规模之前,专车、快车和出租车仍然是滴滴的核心业务。即便一家独大于中国市场,这几个核心业务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合并之后的问题率先暴露出来。根据深圳创投云服务提供商 VC SaaS 发布的《滴滴出行 & Uber 中国合并后数据分析报告》,在今年 8 月 1 日到 11 月 17 日期间,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 4.5% 下跌至 3.4%,下跌幅度达到了 27%,而 Uber 中国的数字,则从原来的 0.5% 下跌至 0.1%。
这些活跃度低的数据可能来自于“诸多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当然,合并之后补贴的下降也会造成一些价格敏感型用户的流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