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即将成为历史,这一年无人驾驶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同的是话题的中心已经从无人驾驶会不会到来,转变成了无人驾驶时代会不会五年内到来、谁将最终赢得无人驾驶时代。 本人平时关注无人驾驶的行业动向,就职于一家移动出行公司(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以第三视角看待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在这里想就无人驾驶商业化前景抛砖引玉。 无人驾驶2016回顾 2016年可谓是无人驾驶概念全面产品化的一年,各大玩家们纷纷抛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时间表,持续大量加注的同时伴随着无人车路测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无人驾驶2016年度事件: 1月4日,Lyft(美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公司)宣布获得来自通用汽车的5亿美元战略投资。 据传Lyft将率先部署来自通用(包括其10亿美元收购的Cruise)的无人驾驶版纯电动Bolt车队。 5月7日,世界上第一起无人驾驶致命事故发生在美国弗罗里达州,逝者当时驾驶着一辆开启了无人驾驶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该事件引发了无人驾驶如何推广、问责以及立法的大讨论。 5月13日,苹果宣布10亿美元投资中国打车服务公司滴滴出行;另据报道苹果已经在汽车领域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 7月20日,特斯拉超人Elon Musk公布了他的第二个十年”大师计划“, 其中勾画了一个基于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的出行共享网络,atv,另外今年晚些时候,特斯拉宣称其接下来出厂的所有车辆都配有全自动驾驶需要的所有硬件,软件更新则会逐步通过OTA(over-the-air)分阶段推出,目测2018年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8月1日,Uber宣布战略退出中国,优步中国并入滴滴出行。随后Uber明显加大了无人驾驶方面的投入,包括近7亿美元收购无人卡车公司Otto、5亿美元用于构建自身地图服务、联合沃尔沃共同出资3亿美元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8月25日,Nutonomy宣布世界上第一批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新加坡开始载客运营。随后Uber也相继在美国匹兹堡和旧金山地区推出类似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虽然被称为无人驾驶,但实际上它安排了两名司机全程待命(1位需要随时接管驾驶,另1位工程人员随时记录路上情况)。 9月1日,百度宣布其获得美国加州第15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投入巨大,包括建立硅谷研发中心,联合福特公司投资激光雷达厂商Velodyne (为谷歌提供激光雷达),早前百度还公布了其“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目标。 12月14日,谷歌母公司宣布无人驾驶项目成立独立实体公司Waymo, 并暗示其将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而非整车制造。早些时候,据传苹果的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也经历了换帅事件,并转向为更多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研发。 此外,今年多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公布其汽车蓝图:(1)福特计划2021年前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服务;(2)大众集团在经历“排放门”丑闻后痛定思痛,全面拥抱汽车电动化、自动化以及共享化;(3)奔驰集团和宝马集团也宣布2021年前后推出无人驾驶汽车,并且计划打通二者的汽车共享平台。(4)丰田、沃尔沃也公布了类似的五年计划。 最后,智能汽车关键组件提供商博世、Mobileye、Delphi Automotive等,以及芯片巨头英特尔、Nvidia纷纷加入战局,各种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也纷纷竖起自己的旗帜。 无人驾驶混战现状整个汽车以及出行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颠覆性转型,j2直播,这是一块超具的蛋糕,各路玩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科技巨头、互联网新贵)纷纷加入战团,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笔者谨慎地认定:这不是单个赢者能通吃所有的市场。几乎所有玩家都意识到了合作共赢(win-win)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 实际上除了超人马斯克的特斯拉,没有一家公司明确表示自己希望提供全套的垂直领域的整合(汽车制造、自动驾驶技术、汽车以及出行共享网络)。 为什么说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呢?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玩家,都不同时具备无人驾驶商业化所必不可少的三个关键要素: (1)硬件:汽车整车制造是一项超级复杂(相比手机电视,乐视贾布斯加油)、重资产、且利润率不高的工程,科技巨头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水比之前想象的还要深,所以近期谷歌、苹果纷纷调整目标:表示将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而非制造整车;Uber也选择跟沃尔沃等联合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