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一点上,“用户、场景、需求”的核心串联起来的点可能还是价值本身,而且是长期可以被认可的价值。 4. 伟大的产品就一定是伟大的商品吗? 俞军把需求设置了成本和价格属性。所以基于需求的产品其实就具有了商品属性。那我的一个问题是: 是否可以说产品就是商品?是否存在伟大的产品不是商品的现象呢? 我想,产品是有价值的,而其价值被发现并且定价可能是需要社会化和商业化的。我用很多小众的产品,甚至豆瓣这样的产品,它其实是好产品,但未必是好商品。 如果按照产品≈商品来看,其实是完全进入到商业价值论之中了。 5. 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这点我完全同意。但千万不要陷入不可知和不可信的“为了怀疑而怀疑”,那不是怀疑精神,而是疑心病。 我想俞军说的一定是怀疑作为一种反思手段而存在的思维方式,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怀疑,对任何人都怀疑的“疑心病”。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长青。 产品的价值其实是产品解决了多大范围内的问题而定,并且可能会通过运营手段放大或者缩小。 我个人认为,产品价值具有动态性和可分离性。 就像我在我的书里提到的,用户的微笑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可以剥离的,用户的微笑价值是第一价值,商业价值是第二价值。 而运营则是让微笑价值和商业价值传递出去的手段,是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二、关于产品经理天赋与成长方面 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特性和后天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天赋论和“产品时”的矛盾。 如果一个天赋上不适合产品经理特性的人,开奖,疯狂地做上1万个小时的产品又会如何呢? 让一个不具有很强天赋的产品经理去观察、使用、分析产品的结果会如何呢? 有人说:观察是一种聚焦,也是一种创造的能量。观察者决定观察结果,而不是事实本身。 那如果这个观察者是不具备产品核心要素的时候,他的一万小时是否也起作用呢?要知道,观察总是被污染的,观察总是不可信的。 俞军认为产品经理在精不在多,是驱动力和发动机,所以核心是谁来做基础的工作?谁来做用户访谈、PRD撰写、需求管理和产品的版本管理? 三节课最近做了一个年度调查(完整的调查报告将会在这两天推出),发现这些操作性的工作,事实上占据了大部分产品经理的时间。
把产品经理作为一个造物者还是工程师?这在业界一直是有争议的。 很多人把产品经理放的太高,看的太重,认为产品经理必须是一招致命、力挽狂澜的牛人,否则就不是产品经理。 在这种观点中,产品经理是不可以培养的,甚至是不可以改变的。 但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其实很像一个工程师,他负责把用户、市场的需求,翻译成可以实现的技术语言,并且控制整个实现过程的质量。 当然,必要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以及行业认同感都是必备的。但执行力更重要! 我不赞成产品经理天赋说,也不觉得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有天赋精神,产品经理的成长不是像王阳明一样对着一片竹子去“格物”,格了几天也没格出结果。 产品经理的学习是需要有效产品时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但核心是通过先积累认识,然后去分析还原其中的机理,最后获得自己的创造机会。 我认为这种产品时的积累可能是有一套看起来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做的,这也是三节课在尝试做的。 三、总结 以上的一些观点,都是在通过这篇文章和俞军老师做探讨。 作为产品的晚辈,限于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可能很多地方非但不对,甚至是误解了俞军老师的意思。 这里先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想说的是: 1. 我认为产品的价值源于解决需求的深度和广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