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芯战略,我的智能化能力是在云端,但是只有云端不能覆盖所有场景,比如在一些离线情况下面,比如车载或者设备情况下不需要联网或者联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本地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就要把能力从云端拓展到终端,更不用说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备上。我们现在不说成本怎么样,如果说不把这些能力放到芯片端,这个能力靠软件不能实现。今天说Echo远距离唤醒、打断,没有芯片的支持不可能做到。2014年初我们引入高通作为战略合作方,开始艰苦的商业化过程。当我们看到 Echo、Google Home 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声波在空气里面是会衰减的,在房间当中会形成混响,音响设备播放音乐,我站在五米之外,麦克风录的音乐声音远远大于人声,怎么通过一个声音打断?
实际应用当中遇到很多问题,耐高温、耐高湿、耐高压、防摔等等一系列问题,今年10月份 Google Home 的双麦克风方案,Echo6+1麦克风方案,两个公司不同的方案,Echo是做单品,Google Home 是做生态,当时为了面向更广的用户我们选择了最难做,不太知道的人以为麦克风越少越简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信号源很少要考虑到成本非常低,不能用特别复杂算法,你的用户会说因为麦克风少就可以比Echo差很多的情况下怎么办?反而更难。2014年中我们B轮到后面一系列真是经历了很多技术产品的挑战。今年Q3之后我们欣喜看到,过去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们刚刚看到GOOGLE推出Google Home,我们的产品已经规模量产了,这个也是离不开过去平台数据给我们的启发。端是指AIUI,主要覆盖在后装汽车这一块。
2014年之前中国汽车没有后装市场,只有WinCE,2014年底WinCE和安卓的市场份额是9:1。我们在2014年底选择了切入汽车市场,2015年中把语音交互的界面提供给我们中国的后装设计厂商,现在我们自己做的,使用我们SDK的,我们目前已经从2015年中到今天中国的后装市场一共有七百万台设备,覆盖了五百万台设备。不管怎么样,先把用户圈住,我们相信这个市场一定会起来的。包括前面程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新孵化程骉总监)介绍的在医疗,很欣慰我们也是很早就切入了医疗领域,后面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包括第一个客户就是中国最顶尖的协和医院,包括目前在国内的三甲医院里面TOP50的医院里面我们正式签约超过了15家。
云知声在过去两年选择了一些在今天被证明是正确的领域和平台。它们不仅给我们贡献数据价值、技术价值,也贡献了商业价值,这个商业价值我们并不能说给了我多少钱,而是告诉我该怎么走。云端芯,我们提供感知认知的服务,我们覆盖的领域是医疗、教育,AI芯解决终端感知,应用领域是家居,AIUI解决智能终端交互,除了乐视主要是覆盖车载,语音交互需要跟数据硬件深度耦合,有设备又有内容的只有乐视一家,我们跟乐视的合作案例比较难复制,我们后来快速移植到车载领域去。 前面几位嘉宾在讨论单机智能还是联机智能,我觉得一定是并存过渡,我认同赵总的观点,在一个家里面不可能只有一个中控,是若干个中控,而且这个中控可能就是海尔做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很难说客厅里面放一个中控,到卧室怎么办?到卧室里面喊一下,把卧室灯打开吗?一定是在房间里面可能有若干个角落里面放了几个不同智能程度的中控设备。今天讲 IoT,不再是互联网,而是智能化,在这里面怎么样通过技术的形态或者服务的方式,使得我们的设备具备这样的感知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产品形态,为什么要用硬件?没有硬件的话很多功能是不可能做到的,比如无法做到远场识别、冷唤醒、全语音自然交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体验。我们的产品形态今天不止于此,我们今天是一个芯片模组。云知声跟国内的出发点不一样,有的公司可能从芯片出发找应用,希望其它厂商能够把应用放到芯片里面去,这个是英特尔、高通做的,不是我们做的,我们从应用出发找芯片,我要想明白,我们云知声不是芯片公司,不会做指标特别牛的生物学芯片,而是我们要有这样的芯片,无论我自己做还是跟外部合作,但是我要把我的应用放到里面,使得它能够成为设备的耳朵,能够感知我们的物理世界,能够完成像人跟设备交互。我们在美的、格力、海尔的出货产品上面做了验证。而不是做一个 demo,找几个亲朋好友看看我们的产品多牛。我们的芯片是要放到产品,要经过(海尔)赵总检验,经过格力董小姐的检验的。最快明年我们会提出能够实现所有功能的低成本的方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