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将是继信息化之后,又一次搅动中国乃至世界浪潮。这一浪潮的目标,就是让机器、组织、供给乃至身边的一切事物拥有与人接近的智能。在《三体智能革命》中,对智能化的五个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一个叫状态价值;第二个叫实时分析,第三个叫精准执行,第四个叫自主决策,第五个叫学习提升。它最初是由宁振波与中航工业信息技术科研团队集体提炼,赵敏增补,对这五个特征进行准确定义、系统总结、完整阐述。如今,这个“20字箴言”已经流传于业界。
初级的智能化系统,是由状态感知到自动决策再到即刻执行依次循环的。比如,利用光敏传感器自动开启和调光的“智能路灯”,宾馆/会场的消防自喷淋系统,数控车床防撞刀装置等。这些都是基于科学效应,直播,能够实现状态感知,自动可决策和即可执行,我们就视为有初级的智能。而且它具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无需嵌入计算系统,当然嵌入计算会更优。 中级智能化系统,是恒定的智能化系统。它已经能够从自动决策升级到自主决策,同时增加了实时分析环节。当我们计算内核植入的时候,一个智能系统趋于恒定。比如具有感知衣料特性并自行决定洗衣决策的智能洗衣机,自动设定通行时段的智能交通灯等等。 高级智能化系统,基于人工智能而构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它在中级智能系统的特征上又增加了学习提升的能力,能够适用人工智能或计算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不断积累很创造知识,所以它适用一切的智能设备。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二十字箴言”普遍适用一切智能系统。我们希望从人工智能、工业职能、生物智能、组织智能中抽取它们的共同特性。那么,抽取这种特性,给制造和服务企业能够到底带来什么价值?它是一个我们本土原创的智能化的模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模型打通多学科的智能定义,用同一把尺子去度量各领域的智能化。
它在实践上的价值是什么呢?《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里提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大科技时代。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创新发展正在从过去单一学科、单一领域走向跨学科、跨领域。中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最大的难题是统一语言与跨专业协同,这至少需要机械、电子、自动化、IT工程师、软件开发、大数据专家,与行业业务和流程专家的紧密协同。同时,各领域专家们对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定义的差别也不同。比如互联网界的人士在忧虑,消费大数据的技术,迟迟不知道怎么为制造业服务。 信息化行业有一个多年没有改变的现象,就是两化融合不到位。我们在学术模型的工程化和工程样品产业化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这些问题都提示着我们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 新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产业协作,产业协作前提是统一工作语言。事实上,不仅中国在寻找这种统一工作的语言,德国的工业4.0平台参考模型,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模型架构,都是希望让不同行业的人在同一个工程体系下面能够对接,能够协同工作。今年9月份,中国、德国和美国已经启动了三大智能制造体系的参考架构互认,一种全球通用的智能化语言正在成型。 迎接智能化挑战三原则 《三体智能革命》中定义了企业迎接智能化挑战的三原则。原则一,智能化起步,先问数字化基础牢不牢;原则二,智能化发展,主要看大数据认知灵不灵;原则三,智能化要打赢,关键看赛博物理系统(CPS)强不强。这三个原则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应用价值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