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本文是作者在过去一年博文观点基础上的总结文章。作者从新闻和电商两个角度切入,指出在 Facebook、亚马逊等平台的助力下,具有传统规模优势的新闻媒体和大商场的地位将受到草根力量的挑战。接着,作者引述《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的观点,指出现有公司对新技术的忽视是最终被后者超越的主要原因。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现在科技行业最需要的公司是那些为创新提供可能的公司;科技界应主动投身到新秩序的建立中,而非在自满和等待中被革命。文中提到的公司和现象可能在国内语境下中稍显陌生,但都不难找到本地对应物,因此对国内业界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以下是全文: 今年是我第三年写关于科技现状的文章了。 2014 年,我描述了消费科技的三个历史纪元——个人电脑纪元、浏览器纪元和移动纪元,并描绘了第四个纪元的轮廓,我当时认为会是消息纪元;2015 年,我修改了对第四纪元的阐述,认为它专属于 Facebook(很明显,在中国则专属于微信),并思考了 Slack 能否为企业形成一个类似的平台。 这些纪元中的每一个都为之后的纪元打下了基础:浏览器运行在个人电脑上,它又使得云服务的建立成为可能,而正是云服务使得移动设备如此具有魅力。接着,移动设备无所不在,为社交媒体占据大量注意力创造了条件,尤以 Facebook 为甚。那么,Facebook 又为什么打下了基础呢? 好吧,特朗普算是一个。 从初生牛犊到建制派 自存在以来,硅谷几乎一直是创业公司的同义词,atv,即使在个人电脑崛起、雷德蒙德起家的微软成为科技公司中的建制派的时期,也不例外。初生牛犊沿着旧金山湾密布,把搅局当作挂在嘴边的宣言。 而它们也确实做到了搅局:IT 时代的主题是让既有的公司更有效率,而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却是动摇这些公司赖以存在的基础。最直白的例子就是媒体:谷歌和 Facebook 没有自己办报纸,而是贬低了报纸、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媒体的地位。在这些公司悉心修剪的花园里,猫咪的 GIF 动图、宝宝的照片争抢着人们的注意力;跟这些比起来,报纸之类的媒体无非是另一份内容,地位不分伯仲。 这种「私家花园」已有遍布之势——不仅是 Facebook 和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也有自己的「花园」,微软的也正在搭建之中。这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五家公司早已不是初生牛犊,它们的相对市值都能跻身前八(上个季度末已经是前五),这一事实使我们确信硅谷已经足够被称为「建制派」。然而,跟传统意义相比,这种「建制派」本质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Facebook、媒体和特朗普 关于 Facebook 和假新闻的争议是最明显的例子:以前,指责偏见是因为它们收钱办事:编辑和记者调整新闻,以符合他们的预设观念;而 Facebook 和谷歌被指责是因为它们犯有过失,没有主动将蓄意编造的假消息从平台上拿下。批评观点认为,对于前段时间的大选结果,Facebook 尤其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因为要是没有那些「假新闻」,特朗普可能就不会当选总统。 事实上,Facebook 的确要为特朗普的当选负责,但不是因为假新闻,至少不是直接因果关系。相反,正如我在今年春天的一篇文章中阐述的那样,Facebook 将内容产品化、由此导致传统媒体地位下降并非一个独立事件。媒体(及其付费广告模式)曾是信息阀门,这是美国政党的直接力量来源。那篇文章写道: (Facebook)为政治创造了一个奇特的变数:在政治信息的传播中,没有一个主导力量,前面一节提到的党派也不是主导。记住,在 Facebook 的世界中,由于大多数人从订阅中获取新闻,信息提供者被模块化、商品化了。这会带来两个潜在后果: 所有新闻来源都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那些被政党控制或收购的媒体并无先天优势; 任一消息成为「爆炸新闻」的可能性并不取决于传播者的身份,而是取决于愿意听取消息的用户数,即权力从供给侧移动到了需求侧。
如我在「政党说了算」一节中所述,这对政党是一个大麻烦。记住,比起选民的偏好,政党中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政策偏好,但在一个聚力型的世界中,正是选民、也就是用户,决定了什么议题能取得认同,什么议题不能。申言之,在聚力型的世界里,最成功的政客不是那些为政党鞠躬尽瘁的人,而是那些对选民言其所好的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