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都在工位上噼里啪啦敲键盘,你能毫无负担地按时走出公司大门?Everybody is watching you! 最近滴滴大数据发布了一个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打头炮的就是IT篇和金融篇。也难怪,互联网人和金融精英加班文化之普及,全地球人都知道。 然鹅,脉油门到底知不知道,究竟是谁令让加班不可避免的?贵Boss?贵司制度文化?贵圈?还是当下这个时代? Nonono!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横向对比金融圈的加班数据,互联网人更辛酸:除周末加班人数不及外,下班时间、下班后返工人数、每月加班时间等数据,互联网人都将金融圈甩得很远:金融“冠军公司”的这三项数据在互联网圈,只能排到第五名,第七名和第四名。(然而经行业横向对比,两者的平均薪酬水平相差不远) “无加班,不IT”是行业里一句经典笑谈,但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把加班当作一种文化却是事实,“996”工作制这个原本属于创业公司的拼命三郎制度,正在无形中被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所接纳,当同事们都在工作位上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键盘,你难道能毫无负担地按时走出大门? 加班完全是公司的锅吗? 上司在等、客户在等、KPI在等,everybody is watching you。于是不知不觉,又是加班到深夜一两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这一天的任务。老板有要求吗?不,只是你无法忍耐工作绩效这根小皮鞭的抽打而已。 互联网人薪酬是出了名的高,压力也是出了名的大,加班对身体有损伤,j2直播,大家都知道,anyway,who care? 八君非常想说的是,华为现在已经是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一杆大旗了,而所谓华为“狼性文化”的精华其实只有三个字:“狠、忍、滚”。 猝死的那些互联网人:加班 × ?=黄泉路 这是一串血淋淋的数据:44岁医疗APP创始人猝死、36岁清华IT男猝死、34岁阿里前数据总监猝死、34岁天涯副主编猝死、33岁某网络CEO猝死、28岁去哪儿员工猝死、27岁广州程序员猝死、25岁金山小伙猝死、25岁百度研发猝死、24岁搜狐编辑猝死……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工作压力大、锻炼时间少、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这些都是互联网的行业标签,也是互联网人健康隐患的来源。 据统计,51.5%的互联网人超过23点才上床,平均睡眠时间为6.7小时,低于成年人睡眠时长7-8小时的标准建议;66.7%互联网人经常加班,38.7%反映压力很大。日复一日的加班,已经将互联网人的健康状况拉到了报警红线。 互联网人加班的原因无非几种,公司氛围/制度如此、工作量“年底见”考评压力、自愿加班以提升工作表现or提高工作能力or获得积极评价……但没有一种,能hold住“接下来会猝死”的前提。 某《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将近98%的互联网从业者健康指数下降。日益下滑的健康状况,使得“猝死”成为互联网人极为熟悉,却又无暇去思考的可怕名词。 一直以为死亡是离我们如此遥远的话题,尤其互联网人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消逝,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也再追不回。 加班 × 什么=黄泉路?是48小时不眠不休?是连续两个月的加班?是半夜一点依旧敲打键盘?是凌晨三点起床回复邮件?如果我们能知道究竟哪里是临界点,是否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 那么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唯一一次的宝贵生命,去试验这个临界点在哪里吗? 加班与否,难道我们真的没权选择?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加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