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转转不会考虑盈利”,58同城在发力转转时定下了这个目标。但在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中,转转的前面还有阿里巴巴的“闲鱼”,而阿里也将“闲鱼”看成是下一个增长点。所以即使58同城以不盈利为前提烧钱获得市场份额,恐怕也难以获得实质上的成效。而这对刚刚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的58同城来说,无疑将会形成一个不小的挑战。 转转乏力背后的信任危机 如今的姚劲波对二手商品的市场前景可以说非常乐观: “二手市场有多大,大家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中国逐步进入物质丰富的时代,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一次,那市场就和新品市场一样大,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两次,那市场就是新品市场的两倍。” 但这个市场很难说未来会属于转转,比起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转转从一开始就存在基因上的不足之处。58同城的基因在于信息分发,淘宝的基因则在于交易,而闲置物品最终落实基于信任的交易之上。 事实上,信任问题仍然是转转眼下最大的困境。对分享经济来说,信用体系就像水电煤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信任基础建设,整个平台的运转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规模也就很难做起来。 成立一年,转转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比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这仍然不在一个量级之上,毕竟58同城在移动端对用户的掌控力很明显要远小于淘宝。姚劲波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信任和流量的问题,58同城选择抱上了微信这条大腿。 转转希望借助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增加用户交易的信任值。根据转转的设想,微信会为交易带来一定的社交信任,比如可以看到卖家有多少个好友,可以在APP中看到已经加入的微信好友,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发布的商品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二手交易传播,又会帮助转转解决用户量不足的问题。 但尴尬的是,或许是看到了二手交易对移动支付闭环带来的推动作用,腾讯也上线了自家的二手交易平台“闲贝”,这也给微信和58同城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就算合作关系能够非常牢固,这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更多是一种熟人关系,而二手交易最根本核心在于撬动闲置物品需求,而这绝不是一种熟人关系的交易,就连姚劲波自己也承认了这个观点。 姚劲波曾撰文谈为何要做转转时,这样写到,“原生的C2C模式,无疑具备其天然的强大自生长能力,用户只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就可以自发完成互动和交易。但由于陌生人之间较难建立连接的特性,让C2C的交易当中,用户很难建立信任与关联。国内的二手交易没有得以系统地发展,当中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平台。 而比起早一年发展的闲鱼,转转在品牌认知上明显差了很多,但更加令转转感到有心无力的在于阿里将淘宝和闲鱼的打通。正如前文所说,二手闲置物品市场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的发展,而当你在淘宝上购买的东西,不再想要时,可以直接通过淘宝平台一键转移到闲鱼上进行贩卖。这种场景的天然融合是转转永远也没办法实现的。而这归根到底又回到了信任这个问题上来。 京东模式做闲置是最大败笔 对于转转来说,如何找到一条突围之路显得尤为关键。或许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对标,给转转的的发展带来了些许借鉴意义。相较于阿里巴巴旗下闲鱼的纯平台模式,转转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自营”之上。 二手交易平台上,数码电子产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大块,据转转最新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和数码产品占比分别是17.5%和10.7%。而正是基于此,转转希望借助打造一个核心优势的品类,从而最终促进其他品类的交易发生。 这被转转称为“优品”业务是一种类似于C2B2C的模式。转转从C端消费者手中回收手机,由平台自有检测师进行品控,再以二手物品通过平台集中对外出售。与单纯C2C个体交易模式相比,58同城在优品手机业务上的模式显然更重。 “转转”对于“优品”成色有着要求,品相要好,没有损伤,电池电量要求80%以上。整个二手手机市场上,能够达到“优品”成色的,不到三成。过去一年当中,他们完成了几十万只“优品”手机的成交。据了解,转转内部现在已有超过100个手机检测师,未来转转还准备将优品从手机扩张到其他标准化类目。此外姚劲波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还曾表示想联手小米,做一个小米产品的官方二手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