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第二届“平安车主节”正式闭幕,近千万车主参与了这场车主专属的互动营销活动,期间,平安产险旗下平安好车主app作为用户参与车主节的重要入口,用户突破2500万,日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0万,月度活跃用户约500万,领跑汽车后市场领域。 一年两次的车主节,既是平安产险加速车生态布局的表现,也明确了向全民用车出行安全管家的发展方向。而车主对于车主节以及平安好车主app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下用车生活的诸多痛点。 1.随着各类智能科技的应用,汽车安全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泛,汽车质量、交通管理、路况条件、天气变化、行车习惯等一系列难以察觉的小因素往往诱发出蝴蝶效应,很多风险甚至完全不属于自己控制。 2.汽车保有量增加、驾龄低龄化的趋势导致公众对于安全出行的诉求正在提升。 3.安全事故发生后,脱离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传统的救援、服务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车主的要求。 万物互联时代,安全管理的变革呼之欲出。走在最前面的平安产险,已经开始布局生态切入,着力打造全民出行安全管家,并利用安全搭建走进车主用车生活的桥梁。 互联网时代给了车险企业“黄金契机” 事实上,过去车险企业已经为全民出行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能将传统保险业务中后台的风控优势,演变为客户端的安全管理服务,拉近车险与客户的关系,车险的未来就更具有想象空间。 车险天然与出行安全挂钩,也天然与车主利益捆绑在一起。和其他所有市场参与不同,车险公司与司机构成了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保险公司是最不愿意看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因为若无交通安全事故,保险公司就能获得最大利益。而其他参与方,并没有这样的利益诉求与驱动。 基于此,车险在安全领域的探索一直没有中断。 伴随汽车行业黄金十年而来的,是居民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汽车安全事故总量的不断攀升。顺应国民安全行车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已经成了车险企业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在以往,保障安全的各类服务也大多处于分散状态,而依靠各市场主体和公共机构提供的安全管理服务并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好在车险能够通过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盘活保险企业传统风控及理赔数据,让保险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了技术层面的支撑,另一方面,互联网给了险企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得用户的诉求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得到回应,并对平台服务产生粘性,给予平台更大的动力为车主提供所有用车服务。 可以说,现实的安全诉求给了车险企业做安全管理的机遇,而互联网技术则给了其行业壁垒,跨界整合资源的能力,两者一拉一推,让车险抓住了开辟新领域的“黄金契机”。 也就是基于此种原因,以平安产险为代表的险资,才能通过互联网搭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弥补了市场的空白。 为什么只有车险企业才能成为安全管家? 安全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为了争抢这块蛋糕,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三条不同的模式和路径,整合资源的方法不一,效果也参差不齐。 路径1:地图+安全管理。目前一些电子地图软件基于行车导航这一入口进入安全管理,借助车载屏幕和手机屏幕对车主的行车进行安全提醒。这重点解决的是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服务,重点功能仅仅是导航,存在驾驶外的安全管理服务盲区。 路径2:出行软件加安全管理。这几年网约车兴起之后,各类大型出行软件也提供安全管理服务,比如“顺风车”车险等,用以保障“约车”过程中车主和乘客之间的安全和体验,但是依旧存在着用户量不足(不能覆盖其他私家车主),以及产业链不成熟的弊端。 路径3:车险加安全管理。前面已经提到,车险是最不愿意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安全管理的介入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样,车险利用互联网平台后,所集聚的资源和蓄积的能量就不是地图软件和出行软件所能比拟的。以平安车险为例,凭借这平安好车主APP,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流程、全覆盖的风险控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