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风险投资 本文由华兴有个 Alpha(微信:hxalpha)整理自 DCM 合伙人曾振宇在华兴 Alpha 于科技寺举办的线下活动「思想者联盟」上的主题演讲,atv,极客公园授权转载。 大家下午好,我是曾振宇,来自 DCM。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在讨论投资方法论的时候,一般是从两个角度讨论问题,一是产业变化的逻辑,哪一个产业有合适的投资机会;一是资本运行的逻辑。我今天主要想从后者出发,和在座的同行一起探讨如何从相对量化的角度,思考早期投资的每一步。 风险投资者的困境 在从业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的困惑。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投资者的方法论又不尽相同,因此大家接受的信息,经常是自相矛盾的,你很难总结一致性的结论。比如大家经常会面临下面的困境: 1. 多投还是少投,狙击还是广泛播种:这其中往往隐含着下面几个小问题。 第一,投赛道还是选手? 很多人觉得,当然是投赛道,大势最重要,只要多参与在大的时代洪流里,总有很多机会。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投赛道也没戏,因为一级市场不是公开市场,公司是没有流动性,而且公司价值变化非常快。普遍来看,一个赛道 10 个公司里可能 9 个都不是能大成的公司。如果没有找到那一个成功者,所有的付出都不会有回报。 第二,多投还是少投? 每个项目都投一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你会发现,这种方式带来回报的效率太低,好不容易有个项目赚了 10 倍,但绝对金额很小,还是不足以覆盖整个基金,而且精力消耗非常大。每个项目都投重仓,谁都不可能有这么多子弹。每个人手里只有那么几发子弹,你先开几枪,开完你可能就没有子弹了。等到真的机会来了,你也没有火力了。每个人都想做狙击手,一枪打中一个独角兽,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第三,投资的估值是否重要? 一般大家都会说只要投对的公司,比如你投了京东、阿里,唯品会,都可以有超额回报,因此价钱是不重要的。这是事后诸葛亮的逻辑。投资的价格对应着金额、潜在回报,而且对后续的融资影响也很大。 随着市场情况不一样,投资人心态也在时时变化,有时候觉得要聚焦,有时候觉得是不是要撒网试一试,这样的挣扎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我们所能做的,可能只是建立一个框架让思考变得相对有迹可循。 2. 投的项目要不要管?投后怎么做? 很多投资人的一个困惑就是:项目要不要管?你可能听到很多不同的思路:有人觉得一定要管,管了可能才会有附加价值;有的觉得管不管差不多,附加价值其实很虚,投资人又不一定懂业务。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做增值不添乱的,但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3. 量化思考在早期投资中是否有意义? 另外,我们在早期投资的时候,是否需要一个相对量化的思维方式? 以上这些,都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在做投资、看项目中经常会遇到的疑惑。我个人的经验的是,如果我们结合退出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全流程,很多问题可能会有相对清楚的思考框架。 投资前:项目选择中的量化考虑 对于一个 2 - 5 亿美元规模的基金,考虑到投资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单个项目净回报 1 亿美金是非常好的,5000 万也是不错的项目。要实现这样的规模的回报,在 IPO 和并购的这两条路上,IPO 还是相对更有效的路径。 并购作为一种退出方式,在今天事实上还是挑战性非常大的。 首先,在公司达到一定体量之前,并购的机会是很少的。有一种说法是「不管这个公司业务是否有大发展,只有一年有几千万收入,最终总能找到一个并购的机会,公司是安全的,投资者也是安全的。」,但这个想法在事实上很难实现,因为小规模的公司是没有流动性的,在体量达标之前,退出的机会微乎其微。 其次, 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看, 以并购实现的退出的通道在 TMT 领域还是少且小的。百度买 91 这样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大部分收购都是在 2 千万到 1 亿美金的阶段,且主要都集中在 2 - 3 千万美金的规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