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腾讯,阿里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就和马云的创业史一样,磨难重重。阿里做电商,需要搭建物流、支付、信息流等种种基础设施,需要调动多方买家、卖家、物流等多方力量,投入高,回报慢,背后之艰辛,不亲自参与自难体会。但是一旦所有的基础设施搭建后,共享共赢机制理顺,业务链条厘清,形成势能,就会厚积薄发,开始躺着赚钱,所以利润暴涨并不奇怪。 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痴迷上市公司的利润,但是,对于着眼长远发展的公司来说,,现金流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良好的现金流就像一条河渠,尤其对于需要出手买买买、不断并购新业务,同时还要给创新业务不断输血的阿里和腾讯来说,这一点相当重要。 阿里本季度的自由现金流高达139元人民币,而腾讯第二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 97.48 亿元。有了充沛的现金流,阿里就可以四处投资圈地,搭建护城河,也可以输血支撑创新业务发展,比如阿里云1年降价17次,大打价格涨,背后当然因为集团公司有钱。 如今,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几乎都被腾讯和阿里染指了。 三,移动端布局和下一代收入引擎 颇为有趣的是,过去被阿里津津乐道的GMV,并没有在此次财报中公布,这也是上市至今,阿里首次未在财报中公布GMV数据。早在6月份,马云对外表示阿里之后发布的季度财报中,将不再公布 GMV 这个电商的重要指标数字,这背后其实是阿里去电商化的开始。 为什么要去电商化?其实是主营业务增速的放缓,无论是交易额、还是活跃用户增速,对于腾讯和阿里都是如此。 那么接下来要看的,其实是其后续营收利润引擎有没有跟上。主要是两大考量,第一,移动端业务占比,第二创新业务增量。 先看移动端。 对于腾讯来说,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票,第二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同比增34%,从活跃用户上来说,腾讯系完胜。 再来看阿里的移动端用户,二季度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增至4.5亿,较上季度净增2300万户,同比增长30%;不过,与腾讯的移动端用户占比,阿里的用户,是天然带着真金白银的交易用户,离商业变现更近,因此,绝对的用户数量虽然很重要,但是只考量这一个指标并不全面。 更重要的指标,其实是移动端的商业变现能力。根据阿里财报,移动端目前对公司中国零售平台销售额的贡献已经达到78%,开奖,并且增长非常强劲。而马化腾则透露,腾讯大部份流量及约80%的收入产生自移动平台。 因此,从这个维度考量,腾讯和阿里,都算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再看创新业务布局。如果说马化腾是顶尖的产品经理,能够打造完美的产品,那么马云就是顶尖的战略家,善于运筹帷幄。 马云曾说过,“阿里的第一大板块——电商,做得还不错。2017~2019将轮到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上舞台。到了2019~2021年,阿里云将扮演主角。2021年~2024年,菜鸟将挑主头,接下去是跨境贸易。”这三大板块,在马云的计划中,都必须在2024年前完成。 这些创新业务中,有的基于电商,比如菜鸟和跨境贸易,有的完全独立于电商业务,比如阿里云。从这个维度来说,目前阿里的后续业务布局相当清晰。 四,国际化 再来看看国际化吧。阿里和腾讯的国际化,都是两条路径,第一,集团内部业务的国际化。第二,买买买,全球投资并购。 在内部业务的国际化布局上,阿里业务几乎秒杀腾讯系。 国际化是阿里上市后的三大业务重点,速卖通在俄罗斯和拉美地区表现出色,阿里在今年上半年投资10亿美金控股了东南亚最大的电商Lazada,也投资了印度的“淘宝”。 10月20日,2016年天猫双11在香港正式启动,支付宝和天猫联合宣布,支付宝已经形成了“全球收全球付”的能力,可以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支持18种货币结算。今年双11,全球用户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在天猫、淘宝或阿里速卖通上买买买。而阿里云也在国际化,目前阿里云已经超过谷歌云,仅次于亚马逊的aws和微软的云计算。就在几天前,蚂蚁金服又联合泰国首富,准备打造泰国版支付宝。 而截止到去年年底,菜鸟已经与全球范围内50家左右的知名国际物流企业成为合作伙伴,运送能力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根据马云的计划,未来目标是实现一地发货,中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货必达。 因此,阿里上市两年多,国际化还是成功的。 其实,微信也早就开始了国际化探索,但是在全球市场,微信的国际版WECHAT,却被一家只有五六十名技术员工的WhatsApp给碾压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